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走出帝国:王清福的故事
举报
书名
走出帝国:王清福的故事
作者
苏思纲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53522999
出版年
2022-3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数
424
定价
86.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历史
传记
豆瓣评论
油头虚翁
很有历史年鉴学派风格的人物传记,立足于美利坚华人史中的一位人物,王清福,他是第一位自称自己为美籍华人,受惠于传教士而东渡太平洋来到美利坚,年纪轻轻便在这方土地的打拼,通过巡回演讲、组织辩论、创建报刊等方式尽力洗刷华人的污名,在《排华法案》如火如荼施行之际,他联合其他华人采取各种方式刚中带柔地对抗这项粗鲁野蛮与毫不公平的国家法案,为同胞谋求那轻若鸿毛的应有福利与地位。感谢本书还原了王清福的全貌与当时的华人社会内部方方面面的情况。
04-17
绛浅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巧思善辩、勇敢激情,自信甚至高傲的王清福。他的一生充满喧哗与躁动,走着一条条交叠且坎坷不平的路。当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相碰撞时,很容易滋生矛盾与冲突。跨国史研究的目标之一便是讲述“共有/共享的历史”(Shared History),为人类构筑一条条精神的纽带。王清福及其事业的价值远超于“平权”,而成为了多元文化的载体。他的身上始终给人割裂感。“共识”与“矛盾”始终环绕着王清福,他无法获得中美任何一方完全的信任与支持;在他的心中,“中国人”并非是一个整体,他无法真正去爱所有同胞。而他本身也成为了由两种文化打造的,却无法完全融入任何一种文化的人。也许,如果王清福长寿一些,如果他能在20世纪中上旬生活,如果有更多的同伴加入他的行列,现今在美国的华人境遇可能会变得不同。
04-16
阿梦
王清福的形象徘徊于孤胆英雄与投机分子之间,他积极投身于为中国人争取入籍美国,并在美国获得合法、公正、平等的国民待遇上。但也因为对中国的不了解,以及对广东人的个人偏见,他在维护部分中国人权利的同时,也在贬低与放弃另一部分中国人。王清福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为了反击美国排华、辱华想象并说出了具体目标,并为达成目标而持续开展的行动与付出的努力。他熟练运用演讲、报刊、戏剧等多种舆论形式,一方面将在美华人描绘成善良的、容易相处的人,为美国人了解中国人打开一扇大门;另一方面为在美华人如何更好的融入美国,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的但是超前的解决方案。王清福的言行并不完美,但我倾向认为他行为的出发点是利他主义的。个人无法跳出时代的局限与束缚,清楚辨明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大胆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就够了。
04-28
汾河水怪
看完书就知道这简介是多扯淡,“黄皮肤的马丁路德金”?“华人平权运动的先驱”?睁眼说瞎话,妥妥营销号话术。作为历史人物传记来说,作者用史料化的叙事讲述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美籍华人的一生,可读性强,也在现有的史料基础上做到了详实记录,可惜没有更深入的发掘个人和时代的关系。或者说,王福清这种人本就该被遗忘,他自小接受的是美国人的教育,思想自然也是美式的,虽然长着中国人的脸,但汉语水平奇差,对中国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只能夸大宣传,满口谎言,靠这类演说谋生,所谓争取权益也是对于愿意成为美国人的中国人,他尤为瞧不起广东人。政治行动和文化讲座也不过是他自我满足的手段,妥妥投机分子,更别提他抛弃妻儿的事实,最后正好死在老家。终其一生,就是那时美国的一个跳梁小丑罢了。美籍华人成就了他,而不是他帮了美籍华人什么。
04-18
半糖冰茶
读的过程中总令我不自觉地联想到GWG:一样在中美两国都充满争议,一样为达自己目的不理他人评价,等等。这类人在现实中绝对是我避之唯恐不及的,不过这也不妨碍他们在历史上留名就是了。
04-14
鸣蜩凌午
王清福虽然在美国为华人伸张权利,但是伴随社会的敲打后期自己也带有了一丝种族主义,他不是完美的斗士,但他也深知一个弱势群体想要得到尊重最首要的就是从内部做出改变。历史不能确认他们是否熟识,我觉得他身上还真有一丝孙中山的影子。
04-09
竹圃
一个沙东男孩儿的奇幻漂流
03-21
日耳曼磁卡鸡
和毕业论文的人物相似19世纪后叶到20世纪初的在美华人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03-19
南迦文
我认为在这个逐渐步入后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反弹的语境下,本书的出版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向我们展示祖辈曾经的奋斗,反思当下我们应该何去何从。作为汗青堂的忠实读者,纵观百余本书籍,大多是以一段宏大时期或者沿着伟人足迹和改变世界的事务或运动来进行非虚构叙事,苏思纲的《走出帝国:王清福的故事》无疑是其中的异类,相比起来是何其渺小。在编辑向我介绍这本书之前,我甚至不知道“王清福”这位民权斗士。怀着猎奇的心理翻开这本书,到最后再以长叹合上这本书,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沉浮漂泊,更是百年世运的沧海桑田。正是因为渺小,才足以珍贵,以卵击石的运动与改革,微弱的声音凝聚起来,便足矣振聋发聩。历史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历史的回响需要被证见。回声越大,我们便越有力量,改变与创新的力量。
03-23
yyychang
“他成了由两种文化打造的,却无法完全融入任何一种文化的人”
03-31
陆钓雪de飘飘
不可否认,王清福作为民权运动的标志性人物,由于他远离了自己的民族,他的形象某种程度上被淡化了。由于他提出,美国境内的中国人首先需要改变习惯,才能具备要求公平待遇的资格,并且抛弃不愿意做出改变的人,从本质上说,他是在割让中国人不可割让的一些权利。成为美国人之前,他国移民不需要跨越这些障碍。其实,巨人同样会犯错误,何况王清福。19世纪能够扬名美国全境的美国华人可谓凤毛麟角,然而看看王清福,在他有生之年,有超过3000篇文章要么集中报道他,要么在文内提到他。这些文章不仅刊登在拥有大型唐人街的城市的日报上,同样也刊登在鲜有中国或根本没有中国人的小城市的报刊上。
04-02
徐谌辉
王清福,这个名字大体是没人知道的………甚至也从未在于中美任何的历史书里出现。但是实际上,他曾在美国的华人圈里叱咤风云无人不晓,而更多的,他的人生更是美国辱华史,是中国屈辱史,是中西碰撞的代表。美国的历史不仅仅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虽然他们的历史书上只对这些人进行阐述。美国的历史组成是多元的,甚至剥离被欺压的那部分,也是如此。华裔在美国其实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影响至深,王是民权的代表,也是华裔故事的开始……这本书整理的很不错,甚至还有其子嗣提供的家书……作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仔细筛查,更找出了他上学时候的照片进行对比。这个人的故事真的很好看……
04-02
WZM
四处招摇四处碰壁又斗志不减,为华人鼓与呼又看不起广东人。在那种倍受歧视的环境里,发出自己族群的声音已很难得
04-02
bookbug
在最早赴美的那批华人里,王清福的出身和背景都算不上代表性,但他却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以及一些必不可少的斗争智慧和狡黠,成为那个以《排华法案》为社会主流的美利坚当之无愧的华人平权运动先驱。他不仅是最早取得美籍身份的一批(或一个),更是首个使用“美籍华人”(Chinese American)一词作为身份认同的人,但在那个时代,他的一生其实也是尴尬和割裂的。他为生养自己的那片大地所弃,远渡重洋,致力于中华文化在美国的宣扬和融入;又被接收他的国家所排挤、歧视,终其一生都在与这种排挤和歧视斗争。他不仅要在美国人面前刻意美化、拔高中国文化与中国人,还要不断告诫赴美华人对黄赌毒等传统陋习的摒弃;同时也要在与排华浪潮的一次次斗争间隙,不断劝慰华人改变习惯,主动融入和同化的重要性。其实,他是黄皮肤的堂吉诃德。
04-02
昊子
少见题材,可激发中国人的自负。Wong在美国的打拼,具有苦逼的个案特征。不过,在和基督教渐行渐远之后,他居然突发奇想,利用孔夫子思想,获得了巡回演讲的成功,成为扎辫子的默多克。值得借鉴。
03-19
Pavilion Luc
第一个“美籍华人”是一个“疯子”,不舍东西文化的机会主义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被其保护对象出卖的傻商人,从小接受基督教熏染却致力于东方文化传播的反宗教卫士,最重要的是一个出生在孔子之乡却敢于向各种势力开枪的民权演说家。非常有趣的人物志,无数的失败没有击溃他的斗志,在外交,经济,文化交流,法律,传媒,甚至早期反清革命都能留下一段记录的,唯有此君,而且是后无来者那种的稀有,很可惜此类夹缝中生存的勇者很少被后人关注。读来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早于其200年的胡若望,国人走出国门,不必都是唯唯诺诺,劳工之所以能在异乡落地也必是华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期待作者另一本《堂斗》。
04-05
安提戈涅
读的时候心情复杂。柯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里谈到一种悖论:处于历史与时间之流中的人们,很大程度上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直到他已经做完了,而且人们在行动之中,容易夸大或自己的行动目的与行动效果,同样的,昆德拉的小说《谁都笑不出来》有一个更精简的比喻:我们被蒙着眼睛穿越现在。这些论断放在王清福身上来也是适用的,他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投机分子,而且非常敏锐地把握了美国当时传媒、法律与演讲的力量,所以,他尽可以把自己包装成为华人争取利益的人权斗士,或者救妇女于水火中的孤胆英雄,但问题就是,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对于自己所做所言的意义及效果,很大程度上是不自知也无法真正评估的,所以,这本书也有了必要,一种柯林伍德所说的“做完后”的评价。这段时间正在讲黑人文学,身份认同中的自我厌弃同样见诸于王清福身上。
04-22
后浪
讲述美国华人民权运动家王清福为同胞争取平等权利而不懈奋斗的精彩一生。
03-31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