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禾鲜菇
    粗读一过,收获到的最大启示是跳出定式化的经学史名词概念,真正发现经学文献的可读性。旧义疏学重在通理、建立逻辑结构,自二刘至孔氏而转为“现实、合理、文献主义”,亦即旧义疏学之衰亡。作者于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的诚意令人钦佩。10-13
  • 浮生梦萦
    对皇侃、二刘、孔颖达、贾公彦的不同治经方法,以及隋唐之际义疏学学术范式之转变的梳理极为细致。过去读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即疑惑贾疏文辞敷衍,多有窒碍难通之处,还有不少明显违戾经、注的低级错误,读完本书第五章立即涣然冰释了。01-01
  • 玉山信士
    桥本此书之长在读孔、贾疏甚细,详较其前后异同之说,且治礼特精,其短则在仅就疏立论,附录略可补之。千古之下独能明何谓义疏,然间有求之过深处,亦未免穿凿。11-26
  • 舟粥
    囫囵吞枣地读完了,但依然为其中严密的考辨而震撼04-27
  • 听鹂深处
    10.31囫囵吞枣过一遍。10-31
  • 不介眉寿
    以贾还贾以孔还孔……太好了,好喜欢。02-02
  • 杨幽
    言辞简约雅致,而其中笔力深厚,“隋代的学术革命”一说,或根本冲击了理学所汲汲的唐宋变革之说。04-04
  • 金剛怒目
    实在太精彩!这样一种通过细致的文献比对来读书的方法,以前用在史籍上比较多,作者用在经部,在解决文献问题的同时自然探到了思想层面,行云流水地以小见大。而作者不仅是精神的,而且是体贴的,很多细部论证对于我这样不通经学的人来说读起来太累了,作者便在讨论完细节后不断加以总结,有的总结时而重复,但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作体贴。07-25
  • 雪兔
    若以博論原題觀之,則本書論說極為清晰,其中最為亮眼之處當屬前四章自唐人《五經正義》與佚書中往返比對,於冗雜經疏中析出二劉與皇侃之說,並歸納出舊義疏之「現實,合理,文獻主義」至新義疏學之「思維,推理,經注主義」的演變脈絡。雖部分結論有推論過快之嫌,卻亦足見作者用功極深。而若以本書新題觀之,則二劉之後,自唐疏至清疏之論說稍嫌薄弱,立場差異之外,亦可見作者所言之「義疏學」觀照的乃是疏文具體之內容,而非「疏體」體式或形式之演進變化。 借用學長的一句評價,橋本先生對經學的定義比較嚴格,但也是這樣立定了腳跟。然而義疏之外,鄭玄之外,經學的天地還很寬。09-05
  • 文禾斗
    二刷。先讲皇学,皇学是义疏之典型,再讲二刘学,刘学是皇学之反动,三讲孔学,孔学是据二刘以改皇,四讲佚书,以礼记子本疏义证皇学,以孝经述义证二刘学,五讲贾学之变,实已无新,窜乱驳杂,奄奄一息,六讲贾学之常,触目皆是郑玄,而为死去之郑玄。所谓皇为君子学,美而不实,二刘为胥吏学,实而可厌,不知乔氏自居何所。03-10
  • 何仁伦
    不论优劣一律5星系列09-04
  • 豆友161326559
    四年前读了万卷楼版,当时被分析经学文献的方法惊艳到了。一头扎进文献中。四年后再来读此书,惊艳的内容剥开了,转而看到作者的写作时的苦心孤诣,能分别其中若干值得商榷之处,也算是没有浪费这些年阅读的时间吧。04-02
  • 研究经学史易入魔障,研究者或欲与古人争胜,沉陷经文,或易承汉宋古今之学派,执滞经学。乔氏巨眼梳爬,间以史地、文献二学求索,而不惧二术之魅与古人辩经,此其学之所成也。今可见皇侃好逻辑论理,二刘、孔氏好罗列现事细目,此或义疏学衰亡之大略。清人常以己之学度皇氏,忘却皇氏之学与其异,而今人又得入清人之窠臼矣。按经学史之趣味恐非求索真理道德,当为追迹文献,推理蛛丝,巧妇为少米之炊,然后于今书遥见古人神色,与昔人同泯然一笑,感叹史事欤?古经学家之旨趣或为登天子堂,得虚前席之诏;今之经学史研究者则得曳尾涂中,远处江湖。或有今之古董仍欲为帝王师,恐帝王亦嗤矣。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