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二阶导
    虽然以前也知道耶稣会尤其以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为首的传教士们通常都学识广博,但没想到竟然精通那么多学科,而且还恰好见证了大明的衰落覆灭和女真的兴起繁荣,脑补了一番如果拿来做刺客信条的背景设定该多有意思。跟随早期传教士们的视角在信仰荒芜的大地上辛勤耕耘,用脚来丈量从罗马到北京的距离,那真是一段提心吊胆的岁月,随时都需要做好为信仰牺牲的准备,同时还得小心提防来自欧洲教徒们的不理解。虽然全书对他们有些过多的溢美之词,但他们也确实对信仰坚定不移,甚至奉献了一生,值得被后人铭记11-18
  • genie
    17年读,标记,现在只记得当时读得很快。08-06
  • 日达仙
    教徒视角的晚明传教史。07-10
  • raulwoo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方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宗教的记录。面对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王朝的更新换代,西方传教士还是能够尽己所能恪守对上帝的信仰和承诺,着实令人感动!09-06
  • HYF
    对外来文化不加思辨的驳斥毫无意义,世界、人类正是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进步的最后,衷心感谢以利玛窦、汤若望为代表的一众传教士为中国科技和思想发展、为中西文化交流所做出的一切04-17
  • keensword
    即使是徐光启、李之藻这些早期皈依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热情也主要是被西方实用的数学和天文知识所吸引的,传教士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是传教的关键。11-17
  • bookbug
    从利玛窦到汤若望,从徐光启到瞿式耜,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的历史确实是相对纯洁的,其背负的宗教理想之崇高,文化融合之艰难,与晚晴时的复杂和泛政治及军事化有着云泥之别,更何况还有醒世与拓荒之功,这不得不让人钦服,后世以巨人称之,不为过。12-01
  • 散步的梅林
    这本书很有意思。本来是想了解一下利玛窦神父,没想到还顺便从神父们的角度了解了明朝末年的情况,这一角度很有意思。真的很开心,是利玛窦神父来到了中国。“世界大同是现代文明的中心点……它可以帮助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建造起一座桥梁,为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兄弟的理想做出突出的贡献。”“四海之内皆兄弟。”02-26
  • 阅湖
    天主教入华,由于不得不走上层路线,故自始便与明清朝政相捆绑;而其内部耶稣会与方济会之争斗,则与TG苏联派与本土派之争颇有类似之处。作者本人是教内人士,故材料多倚重通信集,对作为接收方的中国一面较为隔膜。【翻译略读以为尚可,细读之后,可商榷之处不少。】【读于访滕公栅栏墓地之后】05-31
  • 杨念孜
    可与谢和耐的《中国与基督教》对照阅读。。02-28
  • 江海一蓑翁
    以利玛窦为主线,讲述明代末年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故事,对于中西文化冲突的介绍比较到位。作者本人就是在中国有过传教经历的传教士,传教士写传教士,自然多有溢美之词,很难做到完全客观。或许正是因为作者非学者出身,全书的故事性也大于学术性,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01-08
  • viole
    最好看的还是礼仪问题一章。从宗教史的角度来看,天主教经历的和1600年前佛教进入中国的局面很相似。但相比两者的受容过程和结果则差很多。每当经典转译为地方文字,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拐点。这也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去了罗马耶稣会总堂,没有看到利玛窦像,但他们都记得他;在科隆看到汤若望像,他是科隆街角、广场上无数人像纪念碑中的一座,是科隆值得骄傲的人们中的一员。11-05
  • 放些高论
    伟大的一群人,富于知识、博爱与奉献热情。10-29
  • 轩羊羊
    从利玛窦到汤若望,好看,感觉教徒的书都是很宽宏博爱01-05
  • 韧勉
    三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血雨腥风与纵横捭阖中扶摇直上,随机应变,因形势而造英雄,仔细分析利玛窦的人生,可以看到一个学术巨人,也是时代英雄是如何炼成的,书也写的特别带劲儿,让人看的大呼过瘾!2015年看的最爽的书,第1600本!04-25
  • 白鹇
    叙事流畅,分析到位,用材料说话,值得一读。但翻译比较马虎,比如利玛窦的逝世年写成1601,所有引文基本也没翻译成文言原文,而是用白话文代替。05-01
  • 東山鹿溪
    好书 看得感动 特别是看到杨庭筠、李之藻、徐光启去世的那一段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