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河凶移粟
    把清末整个漕运争议都写了一遍,尤其是江浙两省的撕逼过程,看起来非常过瘾。不过遗憾的是文中过于重视奏折之间的撕逼,对清政府”奈何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维稳压力,似乎关注度不够。09-14
  • 过期黄桃罐头
    视角局限于皇帝和高级官僚,所以只能停留在对晚清漕粮海运几次反复的流水账般叙事。能让读者了解到一些基本史实,但每次政策变动的解释都不够有说服力。另外,漕粮海运一事涉及利益主体之多更让我觉得硕大那篇新刊AER的结论完全不能让人信服,也属于钻了美国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不懂中国历史的空子02-13
  • 旧时代抄碑人
    通俗作品。国计民生并列,恰恰说明具体的人与基本制度息息相关。04-29
  • FainT
    文中把所有驳船写成剥船;在描述一个官员对海运的态度上,上一段还说是坚决反对,下一段就说是支持派。普普07-25
  • 优雅骑士
    倪老师的作品似乎普遍存在材料堆积的问题,而且其对于财政问题的解读也都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入手,缺少对基层社会的关注。实际上漕粮河运不仅仅是整个官僚系统冗员充斥、中饱私囊、勒索百姓、夹带走私以及盘剥百姓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大运河正好途径当时国家最重要的产盐地两淮盐场,水手在贩盐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地下组织青帮。青帮取得了对食盐市场的实际控制,对社会稳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能力。这也是迫使陶澍后来进行了盐政改革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运河贸易带来了沿岸数百商业集镇的繁荣,涉及人口千万以上,这些人赖运河为生已达数百年,早已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上述这项因素加起来,使得大运河和漕运的意义已远远超出粮食运输本身,因此漕粮海运不仅是运输方式的变革,实际也是对整个运河沿岸基层社会面貌的重塑,可惜作者却视而不见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