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经济管理
百年清史研究史
举报
书名
百年清史研究史
作者
朱浒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300116310
出版年
2020-8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373
定价
149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经济
豆瓣评论
Skye
相比而言,本书的内容与条理性算是不错的一部,同时侧重对范式的分析与时间线梳理,对于经济史以外的研究,也不无参考价值。
03-26
小於菟
所谓的百年清史大概是指20世纪的百年,所以综述极少涉及近20年的研究,让人格外意识到,21世纪早就过去了五分之一啊(不是)。可读性比《当代中国近代经济史》那本好,作为文献查漏补缺可以一读,但关注点偏于北方,比如华南学派就很少被提及。
07-30
这是浩浩
概述民国以来关于清代经济史的发展过程,社会现实及需要持续影响着学者们的研究思路,“经世致用”始终是经济史研究的核心关怀。
11-21
适安
朱老师的力作,第四章值得反复阅读,亦可以此为出发点提升理论修养
11-29
赛雅颂
发端——生产关系范式——现代化范式——“中国中心观”范式——实践出发的经济史研究(正在努力但还没有形成范式,朱前所长浒在努力)。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本书毫无疑问彰显后者,因此主要回顾的也多为此类著述。著作偏少,论文偏多;今人学者偏少,耆老旧硕偏多(这就是学术影响力吧)。提纲挈领,思路清晰,娓娓道来,跟朱浒讲话风格一样。
01-10
温酒
研究综述。对柯文等美国汉学家“反东方学的东方学幽灵”的批评,甚是。p173清代佛山,代误作点。
08-06
李在宥
自记:四部分:初创期【辩梁启超说,认为吴延燮的《清财政考略》为其续,卫挺生的清代货币研究、陈瀚笙的中英茶市研究、曾鯤化的铁路研究为其成。抗战时有傅衣凌的精彩研究】、唯物史观视角【三个方向的讨论:封建社会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现代化视角【市场、商品流通、物价、商品化、对外贸易,有一个从生产关系到生产力的转向,包括农业、造船等产业,并有走向区域研究的趋势,在现代化经济论背景下,讨论西方冲击、近代工业、产业转型等问题】、中国中心论及多元视角【中国内面的、跨学科的、区域的,但有化解革命倾向,被称为“反东方学的东方学幽灵”。主要讨论三个学者:李伯重江南农业的研究(回应黄宗智的过密化)、高王凌人口问题研究、许檀北方市场研究,他们反思西方范式,试图提出一套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的内化理论。
09-18
这么近,那么远
“清代经济史跨越古代和近代,并且晚清时期更增加了大量古代经济史所未有的新内容,从而使其内容的丰富性远超历代。然而,如果不拘泥于过于细化的具体领域,而从研究思路和解释框架上来观察,则纷繁芜杂、数量庞大的清代经济史研究成果,其实大致不出三种范式的笼罩:其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指导下、以生产关系为基准的革命史范式,其二是以生产力为指归的现代化范式,其三则可以称为是以内部视角为指引的“中国中心观”范式。这三种范式虽然兴起有先后,但在研究实践上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也不意味着后起者一定优于先起者。本书通过对百年来清代经济史研究的系统总结,认为如何从社会实践出发,更为确切地把握清代经济史的发展脉络,是走出纠结于三类范式的困境的重要努力方向。”
06-02
巴掌宽的护心毛
很浓的人大经济史风格,比如反复出现的高王凌、何平和夏明方老师;来不及包含万志英的新书;关于清代财政国家的讨论少
10-12
慎齋
整體結構推陳出新,評述較為理想。但在學術視野上略顯保守,銳氣尚缺。晚近領域梳理不足,新意略少。估計也與編者背景有關係。
02-02
Sliverliber
个人感觉比政治史编得好。
04-28
醒木
大型研究综述,脉络梳理得异常清晰,内容都是点滴积累的苦功夫,第四章关于“中国中心观”的讨论和清代经济内在发展的探索,充分体现了朱老师研究的大视野和大格局,对我启发格外大。
02-19
了无痕
一如既往地脉络清晰、剖析深刻、论述有力、文笔简练。但有以下几个问题。1. 此书虽然使用了几种范式来总结和概括主要研究取向,但具体讨论时仍是以研究主题的类别为准;2.未讨论贡赋体制是本书的一个重大缺憾,从封建经济论,或可称之为革命史观当中走出来的、主要由明清经济史的经验研究贡献的贡赋体制理论,在我看来是历史学界一项极为重要的理论贡献。当然,可以把贡赋体制看作封建制度抑制经济发展的一个变种,但我觉得其内涵的丰富性不亚于后者。3. 此书体现出历史学者对经济史发展的思考,字里行间看出作者极强的学科本位和忧患意识。
04-02
智术师
本书对近百年来的清代经济史研究有梳理之功,但作为学术专著则水准一般,因此只适合作为工具书使用。
07-13
木可木可
看得太爽了,一口气看完,都久久回味!
10-31
慢乌鸦先生
努力摆脱一句话综述、追求个人思考的学术史梳理,很值得相关研究者参考。清代经济史研究的梳理颇为不易,因要统合明清的发展与停滞(强调内部因素)和近代工业化进程(西方在场),这长期被放入两段历史分期,两种解释体系内。作者用生产关系为主线的(革命)范式、生产力为主线的现代化范式和中国中心取向来概括20世纪后半期至21世纪初的清代经济史研究,是较能得到普遍接受的区分,尽管新意稍欠。一些感受:梳理的重点是狭义的经济史,主要讨论产业、市场,对近二十年较受关注的区域社会、财政货币、量化历史等课题关注较少,或者说全书的重心在20世纪、21世纪的梳理研究相对薄弱。此外,可能是该书系有海外研究一卷,故本卷对海外研究涉及不多,且批判稍多,对于海外研究对本土典范研究的影响,可以再多些说明。总体是较理想的集体项目书。
05-30
长白天一
这本研究史并非面面俱到的综述,而是梳理不同时期的主流研究模式或说脉络,清晰展示出清代经济史领域研究问题意识及其研究路径(范式)的转移。其中第四章《中国中心观取向与清代经济史研究》的文笔犀利,将这一取向与20世纪前前期日本研究者服务于日本侵略的“东洋近世”命题对比,直指这种取向的政治风险问题。同时直击这种取向下的地方史路径、反东方学等范式的致命问题,可见作者的理论功底。最后,作者以汪敬虞、夏明方、何平、朱浒四位学者20年来的研究为例,展示了如何立足历史实践来探讨中国本土的经济史研究。总之,这本书不仅有助于理解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而且有助于思考何为问题意识、如何突破研究的天花板。因此,这本书的阅读对象应该不限于经济史的研究者。
01-30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