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何桃仁儿
    通透啊...丸山吃透了中国和日本的思想脉络发展,还要再看一遍。12-14
  • 智术师
    本书乃是1966年丸山真男在东京大学开设“东洋政治思想史”课程的讲义,尚可一读。08-04
  • 尼卡俄若匕
    一章写出了一本書的内容01-20
  • 溆轩
    对日本神话的解读很有意思,行动力也能被称呼为“德”03-11
  • 读史拼命三郎
    这是丸山关于日本近代思想史的将以整理书,可以配合其《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来阅读,本书对于具体历史背景的分析更加充分、细致,也比《研究》一书更容易理解一些。他对比儒学在中国和日本的差异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是很有启发的,更进一步说明了日本更容易接受细化的文化思想背景。03-08
  • 破人农户不
    前三章 天主教的传播、交锋与禁教 幕藩体制“天下泰平”是战国状态的冻结化太精辟了...02-24
  • 如水圆清
    丸山真男1966年的讲义,利用原型论的“所与和前提”对自战国到近世时段的天主教“文化接触”、幕藩体制的精神结构、儒教的存在方式三部分加以分析。阅读这种讲义的时候就会让人回忆起大学上课的种种美好之处。相对于论文,讲义虽然有繁复、不够规范的问题,却能使人得以窥探抽象概念形成的过程,思想转变的痕迹以及组织微观分析的能力。比如天主教传播时期,以家臣舍身保卫主君来类比信仰上帝的绝对原则在极端状态下的反抗义务。这个分析就直接联动到了1960年的《忠诚与反叛》。因此,这本书也可以被作为《忠诚与反叛》的参考材料来读,因为不那么严谨的判断反而容易让人理解他的问题意识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丸山对于文化接触、开国的重视正是要从“沉淀于思想深处的思考方式与世界观”中解脱出来,对现代真正发挥主体作用。10-25
  • 神隠し
    丸山真男真好 我这日本的政治学研究中看见了中国...(不过后面儒教部分有点没太读进去๑_๑ 因为不感兴趣...) @2022-01-21 23:29:57 @2022-09-19 14:37:2601-21
  • 禾勿甫
    没有谁能比丸山真男看东亚社会看得更通透……12-14
  • 欧阳熊猫
    很喜欢读这种课堂讲义,比较明白晓畅,也发现我之前对丸山的“古层”论存在误解。江户时期的幕藩体制这部分收获特别大,尤其是“天下泰平”并非历史停滞而是精细的统治技术所构造的,对身份制的琐细规范正是日本“小而美”的美学追求的政治无意识。06-12
  • 五蠹子
    2018年4月13日读讫。06-18
  • 桃香
    江户时代或者幕府体制的思想史,一开始是说日本所处的位置塑造了封闭的社会文化05-23
  • 吃蛋挞
    上半年读了部分,颇感模糊,如今重新读来,则感觉特别能理解了。核心关怀大抵在于为日本文化引入普遍主义,重建大众各有其“型”而又不以之为目的文明。直线向前不断变化的日本历史观、冻结了战国时代可能性的幕藩体制、“泰平”与秩序被目的化、近世的“型”等论述都颇致人深思。07-29
  • 拂夫
    有些错误,不知是翻译还是作者的责任。但这些都问题不大,即使是课程讲义,也足以看到丸山政治思想史分析的厉害之处,即在原型的方法论统摄下对天主教传入日本、幕藩体制与江户儒学等大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作为原型之一的对生成(我倾向于理解为生生)的推崇,导致日本人缺乏超越性的绝对价值,个体意义上深刻的道德体验被纯粹情感所替代,这是天主教传入后风靡日本的原因,但也是遭到禁教以及很快从日本人的记忆中被抹消的原因之一。对生生的推崇被幕府利用,并结合儒教,塑造了幕藩体制,以个人情感为中心形成的圈层/场构成社会阶层细化的固定体制,因为价值的分散,每个场都有各自的人生意义,天下因此泰平,技艺的发展也内倾而不断绵密,革命意识遂不发达,而情感和场又使人游离于幕藩之外,弥散的个人在明治维新后被整合进天皇制,公与私统一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