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且耐清贫读我书
    军工等级制度到察举制,再到宦官士大夫三角结构的形成,很多高中历史背过的概念才真正通晓,有的关键概念打通了其实当初也就不会背的那么痛苦了02-25
  • 哆啦大胖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秦国在统一前,实行军功入仕为主,多种选官途径并存的制度。统一天下后,由吏入仕逐渐成为主流。精通法令并能够忠实执行命令,成为选官最重要的标准。这导致官员在行政中认法不认人,缺乏人情味,秦朝的灭亡和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为解决秦朝选官制度的问题,汉文帝创建察举制,汉武帝又创立了举孝廉制度,察举制由此走向成熟。察举制在东汉时期逐渐被豪族把持,在魏晋时期发展成了九品中正制,这标志着察举制的变异和衰落。察举制又导致官员和地方势力相结合,成为一个上通下达的士大夫阶层。皇帝为制约士大夫经常拉上宦官做帮手,“皇帝—宦官—士大夫”的权力大三角也就成型了,这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权力结构。05-12
  • 静嘉张
    读的是98年的版本,作者对这本书的定位很准确,毕竟只能代表80年代初、中期的研究水平。当然,也仍不失其应有的价值。资料整理有功,大致建立仕进制度的框架,但分析薄弱,尤其欠缺理论基础。只是简单的评论感悟,没有有效的组织成为系统的著作。仕进制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管制,另一方面通过其演变也能看出王朝的权力结构变化。大体限定在科目阐释考证、举主与应举者状况分析等方面, 大量的工作是资料收集、考订和分类排比, 充其量不过把资料搜寻得更多一些, 把统计数字搞得更细一些罢了。12-21
  • Jimmy47
    得到听书:第一,秦国在统一天下以前,实行军功入仕为主,多种选官途径并存的制度。在统一天下以后,由吏入仕逐渐成为主流。精通法令,能够忠实执行命令,成为选官最重要的标准。这导致官员在行政中认法不认人,缺乏人情味,秦朝的灭亡和这一点有联系第二,为了解决秦朝选官制度的问题,汉文帝开创了察举制。汉武帝又创立了一年一度的举孝廉制度,察举制于是走向了成熟。察举制在东汉时期逐渐被豪族把持,在魏晋时期发展成了九品中正制,这标志着察举制的变异和衰落第三,汉朝创立的察举制又导致官员和地方势力相结合成为一个上通下达的士大夫阶层。皇帝为了制约士大夫经常拉上宦官做帮手,“皇帝—宦官—士大夫”的权力大三角也就成型了,这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权力结构。历史上的三次宦官专权时代,东汉末年、唐朝后期和明朝晚期都与此无关01-01
  • 林中路
    汉代的选官制度,导致了皇帝 士大夫 宦官三角的制衡07-29
  • 有质感的小熊
    补标/大学时期阅读。皇帝、士大夫和宦官,形成了一个相互制衡的三角,这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权力结构。02-20
  • 朝彻以明
    关于察举制导致私人传经之风替代广授门徒的思路颇有见地,至于举士举官不分之说则有商榷的余地。开篇论述秦国自春秋已较六国为能用贤,实乃预设结论,以齐桓、管仲为亲属已甚牵强,又遗落宁戚之属不知何意?12-13
  • 筚路蓝缕之功,看完对秦汉人才仕进途径有个大致印象11-19
  • 南方有木
    三权分立,平衡权利。06-17
  • Pbemcat
    秦国在统一天下的主要选官途径是“军功入仕”,在统一以后,由吏入仕逐渐成为主流,要求官员忠实执行法令。这导致官员认法不认人,秦朝的灭亡也与此有关。为了解决秦朝遗留的问题,汉代开创了并完善了察举制,但这又导致官员获得了地方势力的支持。皇帝为了制约士大夫,经常拉上宦官做帮手,“皇帝—宦官—士大夫”的权力大三角也就成型了,这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权力结构。12-13
  • 心若无涯
    秦国在统一天下的主要选官途径是“军功入仕”,在统一以后,由吏入仕逐渐成为主流,要求官员忠实执行法令。这导致官员认法不认人,秦朝的灭亡也与此有关。为了解决秦朝遗留的问题,汉代开创了并完善了察举制,但这又导致官员获得了地方势力的支持。皇帝为了制约士大夫,经常拉上宦官做帮手,“皇帝—宦官—士大夫”的权力大三角也就成型了,这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权力结构。06-24
  • 小老太
    经典全面。读有几多日子了,病憩间终于结束。上编主要叙写战国秦以来秦的主要仕途,下编则围绕两汉仕进制度的四个阶段进行分析。书中两汉孝廉、仕进大事年表等整理颇细。秦军功爵制是突出的。作者在“军功入仕”篇提出,“胜敌”毕竟无法长期实行。在秦汉交际,功劳制度是否能说是一种过度。在“功令”类简牍资料不断被发现、公布的如今,是否可以深化对这段秦汉交际中的仕进制度的认识。两汉之制,作者笔墨相对更多,对察举及其他诸仕途细致说明,并总结了两汉仕途的四特点。深刻。在材料稍丰的当下,结合出土文献,或可反思秦汉时期选举、教育、考课之间的关系。另,在种种制度之余,究竟留有多少空间(或好或弊或灵活或钻空)?这是否可成为制度的考察标准。如“自置吏”的程度/范围尔尔,制度和实际操作中,留有可视且量化的观察可能。10-22
  • Evelyn桃桃
    当资料看挺好的,两汉察举、任子等材料比较有参考价值。其他地方一般。02-13
  • 方琢月
    写论文时的参考书,史料梳理非常扎实。应该是秦汉史必读书目。05-29
  • 韧勉
    八十年代西北大学系的传统路数,以陈直先生为本,所谓秦汉,主要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制度与秦朝的延续,外加入汉代的制度,叙述性,资料性强,系统逻辑性略弱。听得是超星视频版本,结合了部分阎步克的新观点,期待此书能出修订本。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