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某羊
    有赖于作者扎实的“东学”与“梁学”功底,本书既可以被当做是以梁启超为个案的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形成史研究,同样亦可被视为一部以梁启超东渡求学为线索的日本明治时期政治思想史论著(当然,从反面意义而言,这也意味着本书在主次和繁简安排上难说得当)。近代知识分子通过“东学”中介“西学”的运动,实则反映了一种现实,即在近代前期共同的遭遇与相似的境遇,使中日两国在对“西学”的择取与改造方面“口味”可谓出奇的一致。或许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身陷民族危机的后发转型国家们来说,包裹着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国家有机体论的国家主义思潮,真的就是一剂疗效与副作用兼具的猛药吧。05-07
  • 芥子书屋
    梁启超曾说过:“凡任天下事者,不可不先破除成败之见”,“天下之事,无所谓成,无所谓败”。本书论据充份,观点鲜明,实在是不可多得。同时这部书也以另外一个视角解释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成因及发展。如果能多些梁启超将这套经过日本咀嚼后的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后对当时的国内产生了哪些影响的内容就更好了。05-28
  • 約德
    當作明治知識人的著作導讀還是不錯的,對自由民權運動一類的背景介紹也簡明清晰。但也因為講這些事讓主題有點失焦。06-16
  • 云归
    以梁启超为切入点,介绍日本思想,反过来再阐述是如何为梁启超所用的。01-28
  • 木下天一郎
    作者细致绍介福泽谕吉、中村正直、中江兆民、浮田和民以及加藤弘之的启蒙思想以及对梁启超的影响,在各章首先勾勒明治各家启蒙思想的渊源,可谓将辨章源流发挥到极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已经接触到了国际思想史的门径(比如从卢梭到中江兆民再到梁启超民权论的探讨),文风流畅。不过,行文的赘余,在梁启超的思想形成、从中国思想史角度看明治期思想启蒙这些问题的处理也还是有不足。很大程度上这本以梁启超思想为主题的书被写成了明治启蒙思想简史。读过本书我才知道中村正直把《自由论》对“多数人暴政”的批判误译成了对政府专制的攻击,这种误译经由梁启超的宣传对一代人的“自由”观念有多少影响,恐怕值得深究。另,这本书的校对颇不严谨,诸如“近化论”等讹字及译名的问题(把比利时翻译成白耳义),读来让人郁闷。02-10
  • 豆友265570755
    索引了大量资料。感恩03-14
  • ronjackie
    补标。全书以深刻影响梁启超的日本思想家和理论体系为经,以“欧洲-日本-梁启超”这一单向影响路径为纬,在占有大量日本文献的基础上,侧重勾勒梁启超启蒙思想中日本资源的来源和形态,显然属于辨正史实的工作,故无暇对各种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展开深刻辨析。以“伯克尔-福泽谕吉”、“斯迈尔斯/穆勒-中村正直”、“斯宾塞-加藤弘之”、“伯伦知理-平田东助”为重点的章节值得重读。07-19
  • 洛文
    花太多篇幅在日本历史和日本思想家生平上了07-28
  • 晴信
    各章的基本研究路数一脉相承,即介绍对梁有较大影响的明治思想家生平及学术背景,然后举例分析梁启超在日发表的文章内对各该思想家的引用。如作者所言,该书是90年代末用两年时间完成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创作时间不长,选题宽泛而艰深,结果不言而喻。但是以2022年的学术标准去评论20多年前著作似乎是不公允的,也许该书在90年代末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在一些后来的国内作品中见过征引该书的痕迹。06-12
  • 方可平
    补标。资料书,关注日本明治时期思想对梁启超的影响,但部分章节写的有点松散11-10
  • タルト
    作者写得文笔朴实、通俗易懂,把复杂的思想抽丝剥茧梳理得很清晰,读起来非常流畅,颇见功力,想必背后一定是无数努力的结果。有时候笨功夫比聪明劲更重要,尤其是复杂的东西,不怕不够聪明,就怕不够笨11-11
  • 智术师
    梁启超与中日近代文化交流史研究必读书目,全书内容十分精彩。05-23
  • 右手如歌
    書中更多側重於日本這一塊,沒有更多論述梁啟超與日本學人的聯繫。但作為資料集是足夠的。01-03
  • 单字一兔
    12.17.21对梁启超所接受的东学及历史背景着墨颇多,使之成为自由民权运动前后二十年日本思想界入门的佳作,然就梁启超而言主题失焦,对思想接受停于稳妥的论点论据比较上,而不能辩证出思想流变之逻辑,也难以解释梁启超启蒙思想中多派思想源流何以被中国知识界一概化接受(大抵),更未对日中启蒙思想家何以最终都归于德系启蒙思路又分成两路给出较好的解释。12-17
  • 中世与近世之间
    介绍梁启超思想的日本来源,总体看梁启超吸收了福泽谕吉的“文明论”、中村正直民众素质提高说、中江兆民的自由观、浮田和民的伦理帝国主义说、加藤弘之日本国家主义学说、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论等。不过本书相当篇幅在介绍上述日本学人的学说,而对梁启超的接受与改造诠释度不够,作为资料集倒是够用了。作者指出中国近代所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受到了“日本化”的西方思想的影响,而就梁启超对于日人西学的选择性吸收与改造而言,近代所谓西学其实是参杂了和学中学西学的大杂烩,至于其产生的长期消极影响,有待进一步分析。当然我也挺好奇梁启超那套“和文汉读法“多大程度上能理解日文原意。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