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苏野
    普及本,严谨。力图修正王莽的固有形象。复述王莽行迹和事功的文字,翻译腔的亦步亦趋,着实令人捉急。01-01
  • 白云千载
    本书共分为十六章,全面介绍了王莽的一生。他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亡于地皇四年(24年),享年六十八岁。白居易有首名诗可以涵盖很多内容,“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假使王莽没有接受禅让称帝,他流传后世的名声很可能会是一代儒宗,大汉名相。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最终选择了那个最高的位置。12-27
  • 桌游手生
    “不得不承认,王莽具有普通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卓越才能。即使在称帝之后,他仍锐意进取,专注改革,为实现礼制国家而不懈努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莽是一名具有理想主义人格的政治家。然而,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政治家越执着于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就越容易走上独断专行的道路。对他人意见充耳不闻、自以为是、疑神疑鬼等手握重权者的弊病也出现在了王莽身上。”“王莽不是要依据周礼推行复古政治,而是标榜周礼中的专制君主体制理念,以应对现实危机而已。王莽推行的诸多政策均以建立一元化君主政治为目标。...(如将皇室少府财政掌管的山泽税纳入国家郡县财政)...由此可见,王莽政权脱离西汉的二元化国家体制,实现了向一元化君主政冶体制的“制度性”转变。”作者屡次指出莽杀子不完全是虚伪,是考虑了家族的政治现状。12-25
  • 济贫院长正太喵
    一般吧。错字太多了。12-09
  • 不躺平斯基
    读完这本书更多的感受是,为何前期一个极端注重德行,关注社会民众的人,登上帝位之后,会做出许多看似跟之前相反的行为,而这些行为通常又被简单地用来作为王莽前期行为“虚伪”的一个佐证。12-25
  • Wongchuk
    王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篡位者的形象。王家成为显贵外戚,是从王莽的姑母成为汉元帝的皇后开始。虽然出身外戚,但是王莽的父亲早逝,王莽出仕算是比较晚的。之后,他开始学习《礼记》等儒家经典,塑造谦逊节俭的形象。他的形象在骄奢淫逸的外戚中,显得卓尔不群。于是封侯、封安汉公、做摄政、及至最后代汉自立。在王莽的时代,汉朝开始日薄西山,王莽代汉后也开始想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不过,王莽对匈奴用兵,使得经济民生方面的政策未能得到贯彻。而对于周礼近乎偏执的崇尚,也导致王莽的具体国策受到影响。王莽将自己比为周公,但是后世多将他和残暴的秦始皇进行类比。千年过后,王莽的形象已然盖棺定论,不过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一生的历程,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最后的终点的。或许最初他也是想像周公吐哺一样去匡扶汉室的呢!12-07
  • 歸心
    世惟中庸之人,不知有異己之美;亦惟中庸之人,必欲毀異己者使與己同。12-14
  • 文禾斗
    比较详细的王莽传记,没有太多主观色彩。感觉王莽是个既会骗别人,也容易被别人骗,喜欢自己骗自己,也期待大家一起互相骗,演久了就把自己催眠了。最有名的王莽影视形象是蔡京演的,刘秀是吕布演的,太违和了…12-18
  • holly2007
    皇权(宦政为其衍生)与外戚,乃汉代政治共生态之两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后者绝非前者折损、甚至挑战,无外戚支撑之后系,如汉武之钩弋夫人,恍若无根之木,唯剩拔出一途耳。Bug 2 处:P64,第2段,第4行,“阡伯”应为“阡陌”;P124,第2段,倒数第6行,“粤”应为“越”。01-07
  • 伍德斯托克
    「形式主義的禮也有可能誕生嚴苛的法。」(p294)我讀這本書是在《祥瑞》之後,《祥瑞》偏重思想史去分析,本書側重社會史,另外作者於21年10月10日撰寫中文版後記後,便於同月25日驟然離世,痛惜。(閱讀時間:2022.1.23—1.31)01-31
  • 绯村拔刀斋
    对于王莽其人的评价,历来存在莫衷一是的意见,有人认为他是治国政策混乱不堪、盲目求“名”的小丑,有人认为他是伪君子、野心家,也有人认为他是泥古不化的理想主义者,还有人认为他是“一千九百年前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这本王莽的传记中,作者东晋次在综合了众多论述之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东晋次力求客观,即承认王莽篡位的事实,以及王莽政权政策混乱、朝令夕改的弊病,但也为王莽做了一定的辩护,如王莽处死自己的儿子是为了在王氏家族世衰时保全家族,如王莽的均田制是豪强地主势力与国家编户齐民政策的斗争,如王莽的新政是当时西汉政权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一种儒家理想主义的拯救等等,而王莽最大的失败,作者认为是在公羊学夷狄观的影响下,盲目征伐匈奴,导致社会混乱一发而不可收拾。02-09
  • 迟权
    介于三星与四星之间。作者有意识跳出两书的史料局限,对王莽的心理作演绎;但是又面对着大量内容“史料不明”的尴尬,致使心理分析反而没有预想出彩。我认为作者是缺乏对相应是制度史、学术史内容作独立分析讨论的能力的,诸如王莽与史氏婚礼作为一场政治表演的意义,他没有能力做出细腻讨论。但是此书提供了一种思路,即新朝是礼教国家观念形成、儒学演化的重要阶段;推而广之,国家主义的财政政策、编户齐民政策、国家与豪族间的张力,这些有趣的话题,都可以放在新朝这个备受忽略的阶段重新审视。02-16
  • 朱颐钊
    基于《汉书》述评王莽生平的通俗读物,写作可称持平,翻译得也不错。近来想到,许多人试图将王莽一生分为前后两截,许可几代汉儒在政治上推动择贤禅让的努力,转而抨击王莽继位后所采取的诸如制节谨度等社会经济政策。然而,这二者实际上并不可分,王莽之所以能够被推到前台,正因为其在社会经济政策方面的主张与时贤的高论相合。由此而论,认为王莽继任后采取宽缓的改革政策,使得其政权可以延续,甚至可以让禅让制度化,几乎并不可能。02-11
  • danyboy
    上周去成都期间读完。要是中译本早点出来就好了。东晋次先生的这部王莽传,总体风格是清通简要,内容全面且详略有次,其落脚点是指出了“礼教中国”之塑造这一概念,“东汉是中国礼教国家的原型,王莽是其诱因”,这个结论很有道理。原著主要面向日本读者,引进到国内则颇便于读者提纲挈领的把握王莽其人其事。原著也吸收了部分中国学者的成果。12-26
  • 豆友161326559
    翻看了一下,写完张大白的书评我在思考这本书的书评要不要写成软文,我也很慌张。我一直不太赞同对过往的历史人物进行性格方面的分析,尤其是战国秦汉时代,资料太少了,很难说清楚。这本书是普及与研究并重,在张大白的“王莽的历史世界”之后仍然值得看。如果有人能在王莽这么热的情况下,认真研究研究刘秀,其实意义会更大,刘秀太有意思了,但我不能说得太细。11-27
  • 无所有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王斐烈对王莽性格的分析,大家品品:王莽具有典型的强势性格(ascendance)。这种人不愿屈服于他人,且必须以自我为中心来支配他人。另外王莽的性格还具有内向(introversion)特征,而这种内向在极端场合会趋向表现出张扬(expansion)。这种张扬与幻想相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妄想狂。强势性格与内向特征相结合,再与张扬牵扯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自大狂。王莽的幻想型性格与其晚年所表现出的妄想狂具有一定的关联。…即位之后,王莽开始表现出不接受谏言、独自一人处理政务等倾向,陷入了自大狂的状态中。然而与其较强的强势性格、内向性格比较起来,他的洞察(insight)力极弱。洞察是进行自我反省、客观公正审视自我的一种能力,这里的洞察力与内向无法兼得。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