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TóMadeira
    在这个时间正好读到这本书,也算是巧合吧。不过现代社会总要好过数百年前了,要是以我这种胆小的,置身于那时候的伦敦,估计也得赤身裸体彻夜奔走了。02-03
  • 熊大茸
    虚构出来的真实,因为罗列的统计数据和被割裂的剧情显得更加真实。介绍了伦敦瘟疫的发展与火灾的全景,以及当时人们的医疗、生活图景,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翻译非常差,不知是译者有意为之,以凸显本书的风格,还是纯粹机翻,很多语句都是典型的英语语序。08-23
  • 大霉橘
    1.大多篇幅散乱,一会儿上数据,一会儿又去聊段子。但话说回来,扯一件事扯着扯着就偏轨大老远,突然一个念头,“哟,刚说哪儿了”,这不也是像老朋友们一起吹牛逼一样的常态。2.这种“伪回忆录”是现在流行的“伪纪录片”的鼻祖啵?3.其实越看到后面,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马尔克斯推崇这一本。《迷宫里的将军》也是通过史料尽量还原当年的故事场景。编造再多的峰回路转,却常常都不如真实发生过的更抓马。4.翻译成这样也是没谁了,一个大写的打脑壳。但译者的译后记明明写的很好啊?11-07
  • Celeste
    仿佛发生在今天,疾病带来的伤害远不如恐慌所带来的多。不过说瘟疫不一定得是确凿的事实,这本书的主人公都是虚构的。02-08
  • 一个点儿
    几乎事无巨细地写了1665-1666年伦敦大瘟疫,鼠疫,死亡人数为8-10万人,为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许多段落现在代入也没有什么问题。02-17
  • 圆山中庸
    半纪实半虚构。笛福化身鞍具商人、参与瘟疫管理的公务员、留守伦敦没有出逃的人,前往感染了鼠疫(准确的称呼是淋巴腺鼠疫)的街巷,观察运尸车、教堂里祈祷的人们,记录市场,占星家、药师铺子里来往的穷人。写法有趣,特别是像病人发狂跳入泰晤士河游泳而治好了疫症这种猎奇的描述。缺点在于调理混乱、不乏前后矛盾的地方和车轮话。1665年9月2日,伦敦市长下令所有街道、胡同、短巷、小街焚火三日,与瘟疫作斗争;1666年9月2日凌晨,伦敦一家面包店的的炉火中火星飘出来,引燃伦敦大火,三周不熄,300公亩土地变成焦土。鼠疫遂绝迹。06-08
  • 火車大巴扎
    隔了355年,太陽下無鮮事。政府的瞞報不作為、恐懼與恐慌的彌散、親友鄰居不得相認、功利思想和現代個體主義、江湖郎中混吃術士大發國難財廣積智商稅、逃脫的人指責不幸的人(社會達爾文徵象)、經歷過災慟的人們變得更加冷酷,更不易對生活和苦難移情、貿易困境產業衰退、社會危機時反而是底層肉搏時(富人已經坐上了逃離都市的大船,而窮人連街道都沒得睡)、自我毀滅人性墮落和道德慘況(患病的人迫不及待想傳染給其他人)、將房屋關閉起來(lock down)所帶來的公共利益與個體家庭所承擔的痛苦相比,是抵不上的、國家機器毫無憐憫之心的執法、對疫區流民像流浪狗一般的驅逐,所有的一切奪走了愛的心腸和彼此的關懷。我們應當銘記耶和華的教引:劫難本身是復仇更是召喚。這個國家、民族需要懺悔和謙卑,請勿自得和鼓吹。04-05
  • KKΛΕΕ
    这个版本的译文太差劲,起码的文从字顺都达不到,建议另选一个版本。原著不错,以1665年的伦敦鼠疫为背景,半真半假的伪纪实性小说,瘟疫下的众生相想必置换时空也适用当下,这大概是人类在面临不可知的瘟疫时下意识的反映。笛福这本书很见后现代的结构技巧,非线性的叙事对习惯古典叙事的读者来说很有挑战性,当然有对现实的虚化式魔幻,也有意识流式的追忆情结。而伪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却又在墓地那里突然显现,这技法倒让我想到《红楼梦》里的通灵玉了…另,以往倒没注意,伦敦大瘟疫第二年就是大火,现在想想倒应了雅典瘟疫里希波克拉底的传说。放火能否消除瘟疫不好说,但确实让伦敦糟糕的公共卫生环境改善了不少。04-18
  • Polyommatinae
    据说是2003年SARS爆发时被隔离的加拿大人民最爱读物。01-22
  • 沈十六
    我们所谓的发达不过是科技上的进步,但人性根本里的东西从未因为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普及而真正改变。03-03
  • 小胖子大王
    读的一点都不顺畅。到处都是 “我是说,也就是说,我说的是,或者说,正如我说是的,而事实上,正如我之前”......等等等。真想把这些都给删了。02-16
  • 水不洗水
    译文“窗帘布系列”。。可惜这个翻译有点让人捉急。我差点读不下去。小说用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整个瘟疫事件,离开或者留下,本身并不存在勇气的问题。对于穷人来说,不得不变成了自己唯一的选择。面对未知的慌乱和人性固有的弱点,作为看客只能说扼腕。叹息倒不至于。人总会在关键的时候变成坏人。可是,这个关键没到来的时候,谁能知道谁就是天生的恶人?并不能单纯指责偷或杀不对……哎(说说本身值得推荐,但这个翻译喜欢不来,扣一颗星)05-22
  • Philex
    1665年伦敦大瘟疫纪事,强烈推荐!笛福做完祷告,在我的书桌对面坐下,他的嗓音低沉而偶尔尖利,他所经历的种种恐怖游离在过去现在之间,他每说一会就会停下来吸口纸烟,念出“那场扫除了十万人生命的瘟疫,我活了下来!” 以前我只当他是庆幸,如今只是和他一起叹气,半句安慰也说不出来。他探过头看到我“会发光的钢板”上的照片和新闻,又看了看我,“你说这是2020?300多年后?” 重重跌进扶手椅里。我想走过去搂着他大声嚎哭,可站不起身,我们之间漫长的350年,每一秒都是一记耳光。 02-11
  • 还不如机翻,这还是翻译了两年的作品??!02-27
  • Pam
    疫症刚开始的瞒报,中间阶段使用造假的数据,无用并且对身体有害的制剂大行其道,隔离的措施,受感染者被污名化对待……不说忘了17年前的事,几百年了,谁都没有比谁长进。02-17
  • 肉肉
    “基于所有这些缘由,我是说我可以希望,一旦我们恢复了健康,在追忆过去那场灾难时,我们的行为因宽容和仁慈而更加高尚,而不是那样多地夸耀自己留下来的胆魄,仿佛所有的人都是逃离上帝之手的懦夫,或者说,那些留下来的人,不要动辄把他们的勇气归功于他们的愚昧无知和对造物者之手的藐视,这是一种有罪的绝望,并非真正的勇气。”01-08
  • 桑下
    书我是很想读的,书名看起来就让我很有兴趣。但说真的这个翻译让人捉急,读着不流畅,也可能是不符合我阅读习惯,于是读不下去。决定读一下原版。(说真的,我最近在读的《商君书》,说是诘屈聱牙,但我觉得都比这个好读04-08
  • 苏莫
    的确是祖宗级别的小说,手法非常现代,甚至是后现代,许多材料组织形式,在今天的小说里还都在沿用。在写到一块墓地时忽然笔锋一转写到:本篇纪事的作者,正是埋葬在那块地里。真是牛逼得不得了,难怪马尔克斯和库切都非常崇拜。不过这本书的翻译很烂,很多句子按照英语的语法直译过来,连起码的通顺都做不到。译者用了两年的业余时间,交出了这本业余的作品。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