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逃离乌托邦
    比前两本更加流畅的阅读体验。分邦建国,制礼作乐。周人以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完备的礼乐文化奠定了后代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使伦理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一体的观点自此完善。周命维新,从他们的先祖“后稷”,到公刘,到古公亶父,到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周人用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一路从西北边陲走来,成为了天下共主。05-30
  • (Nice Dream)
    3.5星原以为是用通俗的语言按时间线写西周史,没成想跟研究报告似的。既然是严肃的写史,那就不该出现“烽火戏诸侯是真的”这种低级错误。书里夹杂很多青铜器的照片,对文物的讲解比较准确,点赞。11-09
  • 十年一觉扬州梦
    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本书的十二个章节如同十二篇论文的简单修改和堆砌,硬着头皮读完。叙事或者文笔且不谈了,绝大多数算是知识点复习吧。02-06
  • 豆友267622381
    史料运用和论证深度不如杨宽许倬云,理论和视野不如李峰。感觉是一本东拼西凑的通俗读物。03-29
  • 小白不敢尔
    这本书同《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完全一样!从大小标题到正文内容完全一样啊集美!就这还是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我震惊了…10-30
  • 饿霸地煮
    西周知识普及。二百八十年的西周构建了华夏文明的基本面。首先其继承了殷商的天命观,构建了一整套天命转移的学说,有道伐无道,统治者必须有道德的要求,有足够的忧患意识,才能德配天命,这一政治合法性的论述是中华政治文明的核心论述。其次,周人制礼作乐,改造祭祀神灵的原始宗教仪式变成了规范国家政治和贵族生活的制度,大到祖庙小到音乐,都有严格的规范,这种强调社会秩序的原则得到维护。礼强调秩序稳定,乐强调上下和谐。极大塑造了中国文化传统。其三,西周宗法制度,强调祖先崇拜、大宗小宗,其忠孝观念通过祠堂家谱父权夫权等深入人心,构建了家本位的体系。其四,周以血亲贵族分封天下,创建了中国人大中华的地域意识,天下定于一也成为中国人的传统概念。其五,西周的井田制成为一种田园牧歌的社会理想建立公平世界,成为全社会共识。09-05
  • 加可木南
    【在 @雨枫书馆 翻书788】看得昏昏欲睡。摘抄:西周特别重视民事行政管理,而不是像商政府那样首要处理与神的关系。/宗教职能在政权机构中已经逐渐削弱,政务官职机构得到扩大。/李安宅指出:“中国的‘礼’字,好像包括‘民俗’(folkways)、‘民仪’(mores)、‘制度’(institution)、‘仪式’、‘政令’等等,所以在社会学的已成范畴内,‘礼’是没有相当名称的:大而等于‘文化’,小而不过是区区的‘礼节’。……礼就是人类学上的‘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重酒”与“重食”这种器物组合上的不同,看起来虽然只是某个细节的变化,却反映出商、周两代统治者在治国思路上的重大差异。05-23
  • 手痒痒心痒痒
    听一半读一半,了解下西周礼乐粗读那段历史和邦国的建立和统治。01-18
  • 桃酱酱酱酱
    礼乐精神,至今不泯。04-22
  • 鹅笼先生
    比想象中要好得多,材料较新,综合了上世纪末和本世纪的研究成果,简洁清晰,远胜传统教科书,缺憾在于缺少作者的个人观点,以及内容对西周中后期历史依然语焉不详,但是作为一本历史入门书,已经很不错了。03-31
  • 和光
    听完了。这套书还是不适合听,制度史、文化史的内容大幅多于政治史。后面不听了。08-03
  • 程雪衣
    粗翻一过。考古视角的西周史,有人调侃应该改名为《青铜器中的西周简介》。定位是通俗读物,但写法上不说毫无是处吧,至少也算一塌糊涂。作者罗列既有观点,在传统史籍、考古成果和现代学者著作之间苦做弥缝,凑成了这件百衲衣,基本不加自己的判断,也不讲其中逻辑。引用大量的甲骨金文和《尚书》等普通读者不易理解的文献,往往不加注解。本来定位是通俗读物,假如对西周毫无了解,会越看越糊涂;假如对西周已有了解,读本书又无法收获新知。这就很尴尬。究其根本,问题出在以生产论文的固化思维来写作通俗读物,成品出来不伦不类。唯一的亮点是图多而清晰(黑白插图)。06-23
  • 余生皆假期
    2023075 知识点串的还是不错的09-10
  • ZERO
    就翻炒了一下中学比较基本的历史知识……01-03
  • 黄彬
    如果说商文明给人感觉是迷雾重重的话,周文明给人感觉就有些似是而非。10-22
  • 晚秋
    西周——刻于青铜器的时代10-17
  • athanos
    征引材料比较新、多,这是优点。但是又有些不审,有许多低级错误和前后矛盾。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