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Iris
    除了翻译一般,内容还是有启发的。我记录几点:一是华人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用的是技术分析、对图表很在意,那个年代也是承载着年化50%收益的压力…对比现在海外对冲基金的收益,基本上都采用FOF模式,谁行谁上,那个时代真是实力满满啊。二是高市盈率的高科技公司可以不断并购同行小公司壮大,从而完成某些蛇吞象的任务,真是资本高手。最感兴趣了。06-17
  • kevin
    浏览过一遍,一般般!03-05
  • 壹袋橙
    看到了丑陋,也看到了光明04-12
  • xixi
    History repeats itself. 02-13
  • robinforrest
    这本关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牛市的经典著作,为今天的投资者讲述了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驱使股票价格上涨、把许多人变成百万富翁的人物、事件、市场因素和时代趋势的令人警醒的故事——直到1970年不可避免的崩盘。02-18
  • 海状元
    特别注意虚假资产,资产的性质,企业运营的现金流。全方位立体的看企业,形成框架。联合企业尤其注意。03-29
  • Pitt
    基本可以看做是历史书,很珍贵的一段历史10-10
  • 三点五
    三星半,15年7月1日-8月16日,很难进入状态08-16
  • 大象
    波澜壮阔,但于我无关09-30
  • hannyhanny
    “到底什么程度的披露能够成功保护投资者。规则可以加强,正如这10年以及今后会出现的规则一样。但就像白天过后一定是晚上,华尔街诡计多端的人以及他们的金融进贡者将永远忙于以新的诡计玩弄新的规则,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怀疑,那些受人尊敬的机构在下一次快钱风潮盛行的时候将再次上演骗术。”06-21
  • Chris
    在疯狂投机的年代,最稳健、最清醒的人们的智慧和经验,在面对一个年轻人呈上的金矿幻象时,也会竭斯底里的落败.11-25
  • 礼赞雅典娜
    在地铁上断断续续的读完了。感觉还是需要重新再读一次。10-16
  • 从小爱科学
    最后几篇最精彩。在the go-go years的年代,巴菲特在干嘛?09-24
  • 小k
    如果华尔街仍然是私人俱乐部?看看60年代的沸腾和崩盘,表面上的影响力确实远不及1929,但是这一次的涉及面比那时广得多,电子化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时代的到来,使得华尔街不再是富人们的“游戏”而成了大众赌博的场所,是啊,不用再去拉斯维加斯就能赌博了,纵然所谓的监管在加大,看似保护投资者的披露在不断严控,但是那又怎样呢,一万个人里面都不会有一个去研究年报的。华尔街的平民化民主化到底真的是好事吗?书比较的平铺直叙,亮点比较少……05-07
  • skywalker
    德隆系这种事情,美国也经历过。然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玩财技当然是取巧,但是巧能成事否才是关键。05-01
  • 猫熊不要黑眼圈
    六十年代的美国资本市场。文笔不错,故事一般:P225 一年半内(1969-1970)如此庞大的损失分摊到3000万投资者头上——这就是沸腾年代酿成的苦果;联合企业及其鼓吹者的协同效应和‘2加2等于5’的理论酿成的苦果;投资组合奇才们搅拌客户资产酿成的苦果;富有创造力的会计师们编造的盈亏线故事酿成的苦果;每周两只股的承销商向股市倾倒垃圾股票酿成的苦果;股票推销商为了赚取快速佣金充当掮客酿成的苦果;共同基金为了获得短期业绩虚增未登记的存信股票的价值酿成的苦果。05-21
  • 庄常飞
    书的确写的不错,果然日光下无新鲜事,股市的历史不过在周而复始而已,the rich has been doing it to the poo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不过经典书也经不起这种垃圾翻译的折腾,因为翻译也得减2星。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