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门萌七
    联想到了《关于他人的痛苦》,当我们看到苦难的时候是在看什么?12-28
  • Lesley
    这本是目前我看他的书,最不知所云的一本,真意识流12-10
  • colinholic
    第一次看意识流,浑浑噩噩的。11-11
  • symphony*4
    我想要的不是狂欢节,而是战争06-03
  • 杨瑾秋
    像是读了一首混乱的长诗,村上龙用意识流手法描写空间的转换,用人物的独白构成剧情的核心。转换很流畅,但整体很混乱。不出所料,混乱的结果是毁灭,战争的毁灭和小说的毁灭在结尾处同时发生了。09-01
  • 那不如鲨了我吧
    村上龙的小说实在很有种魔力。。一般来说我不太喜欢意识流文字,会显得枯燥不知所云,然而村上龙老师的文字看完生理上会有呕吐欲望,心理上腾起一股子厌世毁灭欲望,世界是个巨大的垃圾场…“恐怖的尽头是什么?狂热,兴奋,恍惚”…无秩序无规则的骚乱,生活在巨大漩涡中的茫然,世界最后的灰飞烟灭,不得不承认这很吸引我。08-25
  • bingfener
    “处女作可以用个人的经历写,第二部作品可以用处女作学到的技巧和想象力写,而这些都用完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作家的实力!”。村上龙第二部小说,没有完整统一的故事线索。海滩上与女子邂逅的画家,海对岸战争开始前在庆祝狂欢节的城市,两组镜头不断切换。海滩上享受和平的画家有着严重的精神危机,海对岸战争中被蹂躏的人们又“在垃圾堆的腐烂土壤上挣扎”。战争是可怕的,它毁灭人的肉体,但空虚同样可怕,它毁灭人的精神。村上龙的这部小说描绘了无比灰暗的社会,意识流手法结合充满感官刺激的文字,结果就是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与回忆的群像。07-03
  • 金鱼池的风
    75nd 村上龙极擅写堕落丑恶肮脏,比如三个孩子与垃圾山;裁缝part是加分的;而我代表了什么?故事在结尾才真正到了战争,一直压抑的氛围想要爆开,但爆不成,只能想用手扣身上的脓疮一样,缓慢地渐进,缓慢的流出来。读埃尔诺时突然想起来,母亲想要镜子却故意打碎,不让她看到面目全非的自己 那段情节。10-22
  • 秋田胖胖子
    “处女作可以用个人的经历写,第二部作品可以用处女作学到的技巧和想象力写,而这些都用完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作家的实力!”05-29
  • Ehdn~
    村上龙早期的意识流小说,后记中和友人说的那段关于第三本小说创作意义的话挺好。“我只有在打兴奋剂时才感到自己的生命具有活力,其他时光都如同死人一般。我生命中的一切都为了追求那注射器中的白粉。我猛然想到小说也如同兴奋剂一般。”看来真的是很热爱(嗯,想起一个爱学习的娃也说过一学习就像打鸡血一样,没有这种状态怎么能做好一件事呢。10-20
  • 宅家鳕鱼堡
    只有暴雨和战争才能抑制狂热和失控。太意识流了简直就像在看电影。我的内在也在疯狂燃烧。03-25
  • Grubby Shinoda
    #村上龙 2nd 极具镜头感的语句,长镜头一镜到底的畅快。场景转换很流畅,在以用令人感官不适的黏腻、恶心的场景和心理描写来表达对政治和战争的鄙夷的意义上,村上龙和大江很像。个人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实验写作,战争的影像被象征出来,对社会普遍存在的虚无和冷漠以戏谑嘲讽。05-14
  • Sebastian
    日本5、60年代青少年亚文化的发展始终与欧美同步,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的崛起步步跟随,纯粹的肉体欢愉不再能满足“太阳族”青少年们的欲望了,LSD、大麻、可卡因便取而代之。本作显然是一部嗑药后的产物,不过这种隔海相望的姿态已经不同于《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的身临其境,毕竟村上龙凭借处女作发了财,可以在高档酒店泡洋妞了。现实与幻想通过电影剪辑的方式串联在一起,视线、钟声、汽笛声、同一片天空、第三人称叙述者的描述都可以成为转场的剪辑点。狂欢的结束是杀戮的开始,小说最后的预言倒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只不过,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杀法~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