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天要下火
    看的真累,无非就是写了少女变成少妇的心理历程,挺无聊,枯燥乏味11-22
  • Sanitya
    生命力暗藏在花园中 哪一个是真实12-10
  • 小P
    非常拜厄特的风格,我却越来越读不下去了11-16
  • 莫下空园里
    语句真华丽,就是很厚,而且有点看不懂,所以也没看完……11-15
  • Veneanar
    一起去海滩……………03-06
  • 山毛榉与醋栗
    第一本拜厄特,17岁的弗雷德丽卡,流血的处子。11-14
  • 乌托邦一团猫
    沉醉于第九章对于肉铺的前所未见的描写,要是有一天这部分能被影视化或者手绘化就好了03-16
  • 木由
    A.S.拜厄特的叙述极有个性,绵密的细屑的日常仿佛灵魂的反光,反射出少年世界中最细微的改变,编织构建出一部生人勿扰的成长史。相对于自我剖析式的解说,拜厄特更偏爱罗列式地呈现事件,让读者自己领会。没有什么令人醍醐灌顶的金句,但所有的体会都像泡制花草茶一样,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氤氲开来。像是亚历山大和珍妮的性爱过程中,他活在一个半透明的理想化的气泡中,想到了T.S.艾略特,莎士比亚,乃至奥维德。却又在城堡岗鲜红色发网的女孩弓起的胯部和“厚颜无耻的粗鲁打量”下落荒而逃,泡沫幻灭。这个中滋味难以诠释,只能个凭体会,这便是拜厄特的独到之处了。01-22
  • 晓林子悦
    拜厄特是典型的学院派作家。她的小说充满了意象和隐喻,现实不只是现实,更是历史意识的投影,语言表达接近普鲁斯特的铺张叙述,细节繁生,枝节错杂。小说表面讲述三姐弟如何追求爱情,各自走向新生活,实际上,它的中心象征是伊丽莎白女王。姐姐斯蒂芬妮走的是常人的恋爱结婚生子的道路,弟弟马库斯因性取向和神秘主义导致精神失常,小说的核心人物是戏剧伊丽莎白女王的扮演者,17岁的弗雷德丽卡。她热情叛逆,打算结束处子之身,但拒绝捆缚,依然保持自我独立。小说其他人物对应伊丽莎白的朝臣,行文容纳了大量的英国神话和文化寓意,传统与现代相互映照,历史与现实相互阐释。年轻人祭祀了纯真,在得与失之间,每个人都在选择。同时,作品也致敬了“童贞女王”伊丽莎白,她以个人幸福为代价保证了大不列颠的荣耀。10-10
  • lieerli
    其实在读到序章描写多年后的艺术聚会这点我就应该想起静物 而失忆如我在读到一半的时候终于把这本和静物还有巴别塔联系起来 弗雷德丽卡的成长感瞬间就立体了。有可能是拜亚特的多次提及 我觉得很像是劳伦斯笔下的女人们和男人们的学院派版本 从文学艺术角度来阐释性和个性的觉醒已经内外冲突。纤毫毕现依然。还是想问为什么国内要把四部曲按倒序出版。08-27
  • 本质鳖屎eznf
    牛逼,豆瓣读书又可以评分了。让我想一想当初读完这部巨作之后的感受如何,首先应该是松了一口气,又捏了一把汗。第一本拜厄特,果然是名不虚传,她就是毫不掩饰毫无保留的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尽管她深知自己可以游刃有余把剧情流畅自如地编织成一条精致毛毯,但她还是选择极尽所能地夹杂私货,使得洋洋洒洒本身变成了她下笔的一部分。她可以写得很纯粹,很好读,但她就是忍不住。所以读后感就是,松了一口阅读马拉松的气,捏了一把下一次读她的汗。10-10
  • 爪哇国
    一个人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类型的矛盾体吗?可以,甚至每个人或许都是如此。大姐是谦逊有礼、讲究道德的超我,压抑着那个热爱又嗔恨着世界的自我(二姐弗雷德丽卡),再下面才是真正敏感而孤独的本我(弟弟马库斯)。波特家三姐弟在四部曲中的成长,在我眼里,某一刻都是拜厄特自己人生的成长。她写的不是书,是自己的人生。07-23
  • Estelazmq
    花园中其实有两位处子:一是渴求通过身体的破处打破精神上被强权家庭(Power House)隔绝真实世界的“膜”的姐姐弗雷德丽卡,二是因孤独敏感被男教师迷惑的数学天才弟弟马库斯。所以原文标题中的Virgin没有被翻译成少女或是处女。07-23
  • 粟冰箱
    我被拜厄特叙述的洪流淹没了,随着那些细致到连青草的茎管跟种子都洞若观火的描写漂流。复杂、绵密、优雅、机敏。充满温莎王朝前期的时代风情。情节倒是很简单,波特家三个孩子各自的浮沉,三条线都挺喜欢的,译者给拜厄特的叙事方式取了个高大上的名字:“这部小说的全知叙述者是由多个有限的全知叙述者构成的”,看到这句觉得好厉害,看了正文,想,这不就是POV吗……不过,这本书本身精致得堪称编织艺术品,同时也是一块厚重的磨刀石,把我目前关于长篇小说的一些困惑磨亮了。就好像,沉浸其中的时候,我也掌握了一把抓取海量细节并且织造成情境的秘钥(并没有,脱离了书本这种幻觉就消失了)……08-31
  • 江湖小骗子
    我们时常放弃自己真正的追求,迎合世界,因为这让人轻松、无责任,可久了令人厌倦,使人麻木,我们又更想看到世界的本质,相信知识即权利,愿意用一切换取懂得世界运行背后的规律,再久一点呢,看多了这花花世界,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这才发现蜷缩在一切光怪陆离之下的自我。它还好吗?是在与世界的摩擦中被碾磨成灰粉飘散了,还是在漫长的时光中与自己达成和解?看完这本书也算是坚定了我想要辞职的决心,趁着还年轻再放手去为心中仍然蠢蠢欲动的梦想奔跑一次。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