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StYi已被停用
    喜欢关于罗曼人和日耳曼人的部分03-03
  • 层归
    译者有点过于认真,往往于一些很显白的地方下注。罗赞诺夫最后将总论收于东正教,总有点守着自家园子的味道。彼时莫斯科罗赞诺夫和梅列日科夫斯基一群人组成一个批评小组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这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另梅列日科夫斯基著有《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新世纪万有文库。05-29
  • 【长啸不止】
    文学解读该怎么写?本书前半部分是文学史,后半部分是对宗教大法官传奇的注解,虽然翻译亦能感到文笔优美。但总觉得没说出什么新东西,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10-20
  • 俄狄浦斯
    颇似柏拉图的洞穴隐喻~11-19
  • wargine
    可问题来了,论评的究竟是作者意图还是时代背景。04-13
  • 金赫
    是否接受无辜孩子的眼泪,是陀之《宗教大法官》中关于信仰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基督信仰或虚无主义。加缪《鼠疫》拒绝接受无辜孩子的眼泪,他和伊万一样,思想必然堕入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是无法超越虚无主义的。罗赞诺夫认为罪恶来自遗传,这句话不能按照人之常情来理解,而必须在十字架上理解。因为人类始祖一人犯罪,罪就入了这世界。照样,因为基督一次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着生命。根本上讲,世上没有无辜的人。离开基督的十字架,洛扎诺夫的“遗传说”,就是荒唐可笑的。10-10
  • 黑暗中的礼物
    对《宗教大法官》的解析是精彩的。然而罗赞诺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宗教大法官提出的问题,解决的软弱无力。正如他所坦诚的“没有任何真理,除了这样一个真理,即拯救毕竟是需要的,但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实现拯救。”我怀疑,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或者说,这个问题是需要在行动中,用人的整个的存在来回答。这是关乎实践的、道德本质的、存在主义意义上的问题,而不是思辨的、或者说所谓本质直观所能解决的问题。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以另一种方式讲诉过与此类似的观点。现实是,人类(或某一部分人)曾经将拯救作为实现人类自身最高价值的方式而高举—拯救将人类从历史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永恒价值。而历史的人,如我们现在以毫无抗拒的态度所接受和默认的那样,满足于其自身短暂的历史性而并不认为自身需要拯救。12-19
  • 东东的Easter
    一般吧,刘小枫的前言一如既往地与正文无关。正文写到才真正开始讨论宗教大法官的故事,草草评价后,就跳到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的正反合模式上了,宣称东正教的最高的优越性。10-14
  • 李修竹
    在图书馆拿到纸版,二读,感觉后半部分的反驳有点缺乏说服力07-15
  • 拉斯科尔尼科夫
    契约关系中,人是附属品,可以被尊重,也可以被藐视,重要的是契约本身体系。而宗教里,每个活生生的个体都是绝对的。文笔很好,不过对《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分析还是停留在梳理情节层面,内容上浅了些而且受时代所限,将种族因素归因太大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文本本来可以伸展开来的空间也被局限了。而且论述上多决定论色彩,讲真是失望的。08-22
  • 小野
    “《传说》自身——是人的这个痛苦的哭泣,因为他失去了贞洁,被上帝遗弃,他突然明白了,现在完全是孤独一人,只有自己的弱点,自己的罪,在自己的心灵上还有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克服这个黑暗,帮助这个光明——这就是人在自己人间旅途中所能做的一切,以便安慰自己惊慌的良心,这良心如此的沉重,如此的病态,它已经无法再忍受自己的痛苦了。”看看这段还不知道这本书有多么出色么,罗赞诺夫站出来,回答了老陀一生遗留下来的问题。07-28
  • voldemort
    总归有些晦涩的感觉,结论有点微妙的奇怪啊12-09
  • 陆钓雪de飘飘
    因为他并不是注定要永远成为光明与黑暗斗争的场所。08-05
  • 商夏
    这倒真是人类文明的永恒悖论,为了这几千万几亿的 羔羊,我们以你的名义站在他的一边,为了给予羔羊面包而剥夺他们的自由,然后我们将为了这么做而下地狱,只有你能审判我们,只要你能只要你敢。12-06
  • 安提戈涅
    像一个为经典注疏的古典学家,罗赞诺夫也以煮字的功夫对《宗教大法官》进行着极为翔实的“注疏”——但他不能令我满意。全然斯拉夫做派,把陀氏的思想揉进正教与天主教、新教的优越性对比中,把伊万对恶的质问、对生命的饥渴统统归结于原罪及其被逐渐消解的可能性中——对于所有“君子风度的受难者”来说,短的是清洁,长的是罪性,没有救赎,峻拒和谐。打动我的并不是罗赞诺夫的思考,毋宁说是他和所有相承一脉俄罗斯文气的思想家的严肃性:对严肃问题的严肃思考。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