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让世界听懂中国
反馈
书名
让世界听懂中国
作者
王冠
格式
EPUB,AZW3,MOBI
ISBN书号
9787513934756
出版年
2021-8-20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页数
272
定价
52
装帧
平装
标签
文学
豆瓣评论
故人思故国
这是本真诚的书,值得一看。美中不足是英文书名有两处用词不妥:manufacture给人感觉恰恰是过火的宣传,绝非作者本意,可改为shaping;explain似乎我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理屈词穷的地方,宜改为communicate。
12-13
日森
文字比较严肃认真,扩展了一个我们并不熟知的领域,让我们接触世界,了解世界,更是了解自己。
10-17
云牧野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虽然思想内容不够,但已经表达了媒体人或者作者本身要表达的内容和思考深度,这种介绍对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多了一个彼此了解的视角,才能进行未来的发展规划,虽然书本题目与内容略不相契,但也明白题目本是作者要达到的目的。读读,挺好。另,我曾是他的颜控小粉儿,哈哈哈~
10-31
呀咦
直至今天,我也会下意识地把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看作是一场场比赛。比赛的目标是胜利,而胜利不仅是超越对手,更是逼近自己潜力的上限。
02-18
会花光的金子
尽管通篇都在揭露美国政府的无耻、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但更多的感慨是在如何引导舆论走向,如何掌握话语权这方面,美国确实领先我们很多。毕竟像王冠这样多年研究分析美国,能看穿各种文字游戏、能舌战群儒的人太少了,大部分人不了解中国,甚至是国人自己也并不够了解。西方民众多年来已经潜移默化对中国有了一个印象,他们并没有意愿去努力推翻它,所以我们的媒体要发出的声音,还要更好,更要改变我们现有的逻辑,比如你总报道某领导走基层,试图展现亲民,殊不知总报道大人物本身就是一种高高在上。也正是因为如此,西方媒体更多去“讲故事”,从而让民众更愿意去相信他们的报道,尽管西方媒体选择的故事往往是有特定视角的输出。对我们来说,还是要先让人听见你的声音,再谈改变
02-18
本因坊秀智
很真诚也很扎实,八年驻美记者的经历沉淀,了解了国际媒体交锋的很多细节,也更了解了美国媒体的体系和运行规则。对于提高传播能力的具体方法论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具体实操的“术”非常有启发和参考价值,但是涉及教育体制和新闻单位性质的“道”看起来就很难实现。但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提供了很多洞见,国际传播这个事业也很有发展空间。
03-07
是但亦求其
断断续续看了近三个月才看完,了解了很多在国际话语表达中的注意事项,最受用的是"接着说"。
03-06
阿尔戈斯的Fed
本书总结梳理出许多话语结构要点、西方媒体特征都非常有意义,但是《让世界听懂中国》这个标题太大了,感觉本书主要是1.基础语料库语言学对新闻话语的研究和2.个人采访感受组成。更多的感受是:绝大部分的人都是非理性的,且对信息了解极其不充分,其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媒体的影响,而媒体又很大程度上受政治集团影响,引用书中Kiselyev的话:“如果我们是在做宣传,那么你们也是在做宣传”,这点我只能说中西方谁也别黑谁。最后引用冠哥说的:“在传播中,要的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而是对方听进去了什么。”本书对于自身日常与涉外的沟通交流都是大有裨益的。
03-02
安得其所
从知彼角度的西方媒体分析是最大看点。
03-17
Grey Grey
是战斗在外交一线的工作总结,没有大话,没有为了理论而理论的论述,多为朴素的实战经验总结。很多地方点到为止,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不懂。
03-26
缓冲步
五六年之前便开始关注王冠这位分外优秀且扛着大梁的小伙,处女作献以首发日支持。从新闻时政角度出发,这本在时下对国民的普及和敲黑板意义要远大于单个篇章议题的深度和全面系统性,当然后者依然是欠缺的,或并非主旨。第 4 章的内容尤其出彩,有新鲜度,填补空缺。个人原本期待更多王冠在美的个人经历与体会,但恐怕要等他退休了。祝愿作者在下一阶段的历练总结中带出更有分量的作品。
09-14
笑望江湖
出人意料的精彩好书,作者是央视英文频道驻美国多年的记者,因为在RT台用熟练英语舌战群霉而成为网红,事实上网红这个称谓实在是有损作者的水准与层次,因为通过这本书完全可以看出作者的出色才华与宏大视野,相当令人刮目相看,看待西方既不盲目敌对,又不一味阿谀艳羡,而是在掌握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完全的平视与透彻洞察,整本书没有套话也没有废话,都是值得思索的干货:深入解析了西方敌视中国的话术伎俩,又启迪了中国软实力的文化输出方略。值得推荐!
08-28
陆钓雪de飘飘
除了数量的区别,还有质量的差异。西方媒体对发生在西方的恐袭报道往往图文并茂、叙事清晰、充满了大量调动读者情感的、有名有姓的特写,而对非西方国家遭恐袭的报道大多流域形式,只是时间、地点和数字的简单叠加。vice versa
09-02
苏乏
刚标“想读”的时候有人追过来提醒从介绍来看就是花架子,但我不这么觉得,传统媒体确实并非稳坐神坛,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个体声量被无限放大,但江湖永远泥沙俱下,而国际舆论更非我们所想第一时间、还原真相、与民共情这么简单,那是名副其实的战争,本书以个人经验或者说精英视角切入,落点在特定国际形势下舆论话术,尤其几篇辩论实录是很有价值的参考,如果关注近期外交部对美谈判的实况,便不难理解官方涉外无不政治,媒体言行字字珠玑,包括新华社在内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定义,事关历史真正以文字和影像留下的记载,作为媒体和媒体人,传播不仅是能量和道理,更是枪炮和弹药
09-14
海鹰
作为新传学子读到这本书有种非常幸运的收获感,是一本可以很快读完的书,但读后留下的思考却可以供自己慢慢咀嚼。作者有着丰富的国际传媒经验,把多个重要历史场合下中美的分歧和共识娓娓道来,犀利客观中肯。其中拆解美国媒体和西方如何塑造中国,简直就是一本分析新时期美国媒体议程设置的教科书。对于新冠纪元下的新型大国关系,在此衷心借用基辛格的一段老话:“我们不应该要求中国和我们一样行事,同时中国也不应该期望我们在所有方面都像中国那样行事。我们应该努力做到让双方都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方式来发展自己的社会。与此同时,我们都在驶向相似甚至相同的目标。这样我们才能协同前进,和而不同。”
09-11
法妹儿
建言部分可资一看。改变媒体中声量很小、有理说不出、说了没人听的局面,要留意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作者总结西方新闻关注人人都关心的事物(其实是普世价值),媚俗不媚上,认为这是我们的宣传只是被作为窥探政治动向的资料而非信息源的原因。但形式上的样子我们可以吸收,基因中的无法改变。最后,与其抱怨西方媒体的歪曲,不如接受这正是需要我们自己媒体的理由。但我们能否站在真理立场上说任何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就是歪曲?
08-23
小川叔
这本书在今天这样的背景下出版,很微妙也很有趣,中国在变强,无可争议。但在变强的路上受到多少暗箭,我们不得而知。作者提到了很多过去发生的事件背后,都是两国新闻媒体的交锋,也是唇枪舌剑的不让步,甚至有些事情,不是他说,我根本就不知道。我能看到新闻工作者的不容易,以及外媒的霸道和专横,中国从小透明到崛起的进程里会遭受很多的非议,对作者和作者背后代表的媒体人致敬,也期待有一天也可以和你们同在,共同捍卫。
08-31
陈美芳˙Ꙫ˙
作者很了解美国,也提了一些不错的建议,中国的高校文科教育是个大问题,不仅仅是课程改革能解决的,因为对文科重视不够,国际话语的软实力也就不可能强。
08-23
bird
一份谨慎(也只能谨慎)的谏言,作者的一些讨论似乎现在并不会得到官方的赞赏,如推崇谷歌的新闻筛选机制、英语的运用。在社交媒体统统局限在中文的环境下,关于西方如何妖魔化中国的报道,都只是筛选投放被我们听到。这些新闻套路与历史沉积的偏见或霸权的优越感固然可恶、可笑愚蠢,摆脱官腔的输出与真正表达让人理解才更重要有益。摸清西方之后,如何接纳我们自身的不足?
08-24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