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Раскольников
    很奇怪,在我读到荣格以前,就好像已经对他很熟悉了。03-12
  • 候鸟
    多么坦诚的回忆录,多么敏感的内心啊04-25
  • 火光
    读完觉得荣格更神秘了不得不说 他的思想很深刻 所以很多地方有些晦涩难懂 可能的话会再啃一遍难道大师真的是天选之子吗 不然我怎么就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梦呢……12-14
  • 娜娜
    很难想象,居然会有荣格这样在意内在体验,能感受到很多神秘元素的人。01-04
  • 蜉蝣者朝生暮死
    荣格在临死前说:我的一生都在阐述那些意相,它们从潜意识中迸发,像一条深不可测的河流,在我的内心泛滥,几乎要毁灭我。 荣格一生都在研究精神世界,久病成医。 精神是这个质量空间中最神奇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我一直在怀疑,这个我们认知的世界就是存在于某个生物的精神世界中。但是,精神世界中肯定有控制不了的地方,就好像第二第三“人格”。在这脱离规律的格局中产生了新的规律,形成了新的世界,我们自身或许就是无数个世界。当我们死亡后的时间起,世界也跟着逐渐消失。 每一种新的想法都是一种奇迹。人,为什么而独特?因为创造。只是在创造的时候你就是神,神孤独,无尽的孤独。06-22
  • maykaka
    通灵体质的一生过的太精彩!喜欢他对旅途生活的描写。他这种对任何存在于世的事物、思想都保持接收与辨别的状态真的不容易。12-16
  • 王二青
    艺术唯一的作用就是带我们回家01-05
  • 桑丘潘萨的马
    即使只留意到一些零碎的吉光片羽,也已觉得足够10-31
  • 加和律
    不出意外的,荣格笔下的童年是被沉淀完毕的“趋光旅行”,一针一线缝纫的极好极清晰;人格所达成的平衡圆满(一如行文,克制理智的drugster)“不说人所共知之事,便寸步难行”,也是我见过的孤寂的最健康的形态;幻象体质使荣格中后期在自己身上进行的潜意识实验如同天启;博林根塔楼,心象的变形。显现为个人问题的先祖业障;非洲之旅有如千年后重入上帝之国;濒死幻象;死亡状态与冥想的暗合性;潜意识作为一切心理状态的精神领袖,此世的自我呈现为真我在三维世界的浸入式冥想。石是我,还是我是石?阅读期间,做梦不断,然而终究还是隔了好几层。新(也不新)体会:不读宗教无异于关上最大一扇门。众妙之门。07-14
  • smile
    对于生活的各种问题及复杂性,要是从内心里得不到答案,那末它们最终只具有极小的意义。外在性的事根本无法代替内心体验。湖向无垠的远方伸展开去,那广阔的水面在我看来简直是说不清的喜悦,不可比拟的瑰丽。一个想法在我脑子里生了根:我一定要一辈子生活在湖边。它使我恍然大悟正是在那时:我必须负起责任,我的命运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我自己。我碰到了一个问题,我必须亲自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知道,我必须从我最深处的自我那里找到这个答案。我很快注意到,在交谈中,母亲不是我的对手。她对我的态度最主要的是一种仰慕,而这对我却不是什么好事。我更喜欢这样,我独自一人游戏,作白日梦或独自在树林里漫步,拥有属于我自己的一个秘密世界。我可以对许多人产生强烈的兴趣,但一当我完全了解了他们,那魔力便消失了。05-21
  • 心悦
    哲人似乎都有一个孤独的童年,那些寂寞的时光给了他静心凝思世界种种现象和反观自身种种问题的机会。很多人在面对人生诸多疑问时,要么无果,停止。要么在虚无的边缘又套上科学和理性的概念。荣格的勇气在于,他一直是如此真实地面对自我,坦诚无法解释的现象就是玄学,不必打着科学的名义逃避。所以他最后转而去研究炼丹术之类的东西。很佩服他,不因成就,而是真的没有多少人能如此勇敢直视自我。07-26
  • 陆钓雪de飘飘
    母亲的离去使我深深地感到痛苦。从那时起,有人一讲“爱”这个字,我就有一种不信任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女人”在我心中引起的是一种固有的不可靠的感觉。而“父亲”却意味着可靠和——没有权力。我就是带着这样的精神创伤开始人生之行的。后来,这些早期的印象有所改变:我信任男人,但他们却让我失望;我怀疑女人,可她们并没有让我失望。……今天,我才明白,那是为了把最大量的光引进黑暗中,是进入黑暗王国的开始。当时,我的理智生活就是以它那潜意识的开端起步的。沛公曰:相比之下,荣格就真诚得多。04-12
  • 杜若
    除了作为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荣格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灵知派传人。密切关注自身与世界及其外建立联系中的种种,向黑暗之处发问,对神秘保持敬畏,这就是我所看到的。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