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叮铃铃
    读了后半部关于巴赫金的内容。巴赫金对我重新理解人很有启发。永远不要把他人客体化。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的时候恰好看到西马教材里对哈贝马斯思想的介绍,当时觉得对话理论几乎是对交往理论最有效的应用。老师昨天讲哈贝马斯对胡塞尔的再发现,交往理性已经蕴含在生活世界理论中的主体间性中了。似乎巴赫金也是与胡塞尔有联系的?大家都太厉害了。04-10
  • cocoyo
    为了写作业读的一部分,文学原理的书要努力看进去!!!03-11
  • 余霜仁
    托多罗夫和克里斯蒂娃是巴赫金引介的两大先驱啊10-22
  • lire
    3.5星,前半部分三星,后半部分四星。这本书的确使我获得了知识上的实质性增益,但我依然不喜欢托多罗夫的书写方式。至少在早期的他那里,一种知性的追求,也即将文学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进行分类、辨析和理解的追求占据其作品的核心,这使得他的所有实用批评都成为了理论的范例:不是在批评中隐含理论,而是使理论的概念框架覆盖了文本本身。对文学的“科学性”研究让托多罗夫把文本总结为一种通过有限的原则所产生的变体,由此,文学经典的任何启示价值都在冷冰冰的分析下被消解——文学研究变成了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的“又一门沉闷的社会科学”。叙事学批评如果不与人类存在最关键的事物相联系,那么就只能成为学科生产的贫乏产物,它使我们背离阅读文学的初衷。布鲁姆、弗莱和我都相信浪漫派的天才概念:只有少数文学天才能触及世俗的超验领域11-21
  • Kelch
    巴赫金的理论好积极。10-10
  • 白翁客
    「對對話語來說,沒有什麼比得不到回答更可怕的東西了」所以我努力看完了它09-12
  • 加油超人力霸王
    下一本弗兰的批评的解剖03-28
  • 木手
    亨利·詹姆斯,爱伦坡,以及《灵光集》02-07
  • Shelly
    要看就看巴赫金,解读通常不合心意04-19
  • 琴酒
    真的是非常喜欢托多洛夫这种概念原则一把清,分析起具体文本来概念结构一手罩的文论家。巴赫金论述的非常清楚,如他所说,是“降低对话性”的极佳介绍。其实换句话也就是说,托多洛夫对巴赫金传播的影响,也是个非常有趣的题目。12-16
  • 杜修琪
    后半部分看的认真些,前面刷刷翻过去。还是记得大三时候被索绪尔打磨的了无生气,巴赫金给我的一针强心剂,后来读到布尔迪厄《实践感》,苏力本土资源系列,都有类似的感觉,追溯上去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内核类似,大概就是“复杂”和“开放”吧。我其实一直读书的线条,都和桑塔格的那句话相关:“这个世界已如此贫瘠,还要那么多阐释吗?”。就是反对贫瘠,突破那条框框。很多领域的人在此暗暗相通,像是一个说不清楚的内核,但我知道他们存在,就很满足,很有希望。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