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手机用户717
    前面铺垫非常缓慢,我一直在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才能继续读下去。Ba作为水手的故事非常吸引我,我很享受书里的结尾部分。一直在想,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愿意作为一名水手去感受世界。那种随自己喜好选择前进方向的自由的感觉,和下一秒你不知道会遇见谁,和谁发生怎样的联系的生活方式吸引着我。这或许就是Ba留下的the last gift。全文的语言通俗易懂,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移民的话题穿插在其中,但好像只是因为他们的肤色恰巧是黑色,所以提了一下,给我一种移民生活并不是这本书想传达的主题的感觉。10-26
  • Echo Shane
    诺奖介绍上我觉得penetration这个词用的很好 不通过诺奖的话我肯定不会在这段时间接触到Abdulrazak Gurnah的作品 这本就当作敲门砖 希望可以读完他的作品 10-17
  • 西里可不可
    好看,生词多,但是整体还能读下来04-17
  • 筱然
    “I had no money, no papers, no skills, but that did not stop me thinking I’m was free. I had lost my fear of the world.” “One fire puts out another’s burning, slowly.” Sad immigrant story. They are busy denying themselves and proving. I don’t know how it feels to never return home. I might be just like that. But I don’t know how it will feel like. 06-19
  • Le Flaneur
    情节平淡,移民元素也不多,根本不能说是移民文学吧,文笔也很一般,拿诺奖是不是走后门了01-09
  • 偏執狂妄想念症
    一边赶学业,一边啃原著。历时三个多月,终于读完了。像古尔纳这样的移民作家,我是非常喜欢的。一直以来,对自我的认知占据了我的大多思绪。我是典型的活在过去的人。在我看来,决定一个人的不是其将要去的地方,而是其来的地方和路过的地方。当然,在生命终结之时,所有曾经的未来都会变成过去,所有前路都将变为走过的路,曾经的殊途都有一个同归。02-04
  • 面包超人
    文字和故事架构比较简单,主题也很清楚但有些寡淡。11-07
  • Adonis
    刚开始读这本书是因为诺奖,后来看到主人公职业是水手感到兴趣,结果读的时候发现与水手毫无关系,只是在最后一章顺嘴一提。我对非洲文学涉猎不足,第一次真真正正接触非洲文学还是这本书,每个主人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成员各自在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二代移民在所处环境里的困境与挣扎表现的很突出,其中包括宗教冲突,文化冲突,种族冲突。但是书中对女性的描写较为克制,客观冷静。不禁感叹还得多看世界文学,不然想事情聚焦点永远都以东亚为主。每个人在书里都过得太苦了。因为歧视无处不在,也无法避免,就像两个弹力球在两个文化直接一直碰撞,无法找到一个契合点。古尔纳书还是很好读的,虽说今年九月才出翻译本,但是书里涵盖宗教色彩,打算回头把他的其他几本知名度比较高的书也给读了,就当开启非洲文学的启蒙读物了。09-27
  • 非必要不自证
    看英文自带inner peace 11-08
  • 故事展开得实在太慢了,气得我直接跳到最后一章,衔接居然还挺自然。虽然Ba和Ma身上都有很多不解之谜,但是这解谜速度真的把我仅存的好奇心都耗尽了。In the hindsight, 这样的节奏也符合这种平淡故事。10-17
  • DaNieLsEn
    半纪实文字还算不了文学,移民三杰还不能扩为移民四杰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