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安特卫普街巷
    个人觉得比《棉花帝国》写得好。可能大部分读者都觉得《棉花帝国》那种宏大叙事更接近自己之前的阅读和教育经验,而更多日常书写的《咖啡帝国》显得琐碎。其实这部著作的对照研究应该是克里斯·莱恩的一系列拉丁美洲殖民地物质文化史(翻译过来的如《天堂的颜色》、《波托西》),是译名中“资本主义”误导国内读者自然地去和火爆一时的《棉花帝国》进行对比,而原书副标题中的“one man”才揭示了这部著作的叙事方式。12-03
  • 是黑子了
    符合越南,你把咖啡换成棉花,电子厂,建筑工地,随便什么都行,就立刻好理解了。06-15
  • toigoo格格
    中间很多章都是翻过去的,确实有点混乱,但看过后值得思考~05-12
  • 少侠好功夫
    感觉,还不错,写的的确有点乱,看不下去的感觉。02-15
  • J几米
    有故事有思想:萨尔瓦多咖啡帝国的缔造者希尔家族百年的故事;咖啡取代了糖,成为联结世界,思考经济运作机制和公平正义的最常用商品。一本好书激发出了文明与饮品的遐想:农耕文明的代表是酒; 游牧文明的代表是奶;工业文明的代表是茶加糖;商业文明的代表是咖啡。03-04
  • 特立独行的猪
    以英国移民詹姆斯.希尔创办的三门咖啡庄园为切入点,描述了咖啡产业在萨尔瓦多的发展历史,辅以“革命”这一20世纪世界政治主题的宏大历史背景,少量穿插的一些咖啡的起源,传播和文化等知识。可以作为了解产业经济的参考。01-22
  • N3utrophil
    叫咖啡之地还差不多,毕竟只关注萨尔瓦多03-12
  • zx2592
    萨尔瓦多咖啡之王成长史。产业内容较少涉及,历史还有一些。值得一看。02-11
  • 陈钢
    聚焦萨尔瓦多咖啡产业,本以为只是一个希尔家族的产业故事,没想到在二战后共产主义浪潮中,人民革命军绑架了杰米希尔,使整个故事突然变得惊心动魄起来。匪夷所思的事在内战结束之后,转型的绑架者居然还找到了杰米,杰米还真帮助他们成立了公司。本书最后,杰米希尔解释说,自从绑架后一切都变了,他在独处中找到了谦卑,萨尔瓦多这个国家和他的同胞也有各自的问题,这所有的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09-07
  • echo韩
    从开心地喝咖啡变成了每天心怀愧疚地喝咖啡08-28
  • 妲拉
    这本书很好看,十分阶级斗争!06-07
  • 周明河
    比较失望,内容完全没有达到期望。题目明显是模仿,但内容无法支撑这样宏大、深入的主题。07-04
  • 是真的丑橘子
    能感觉想写一个好故事,但是好混乱10-19
  • 一位楚先森
    就像封皮写的,横跨了政治、历史和经济学,从奴隶植物园到热力学第一定律,再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主题其实也比较恒定,就是告诉读者咖啡从偶然被人类发掘到横行全球,中间除了印第安人的血泪,还是血泪11-18
  • GrootJiang
    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棉花帝国》的续集(原本我的预判是东施效颦,但此书确实值得三星半),主要呈现的是工业资本主义之后的(垄断)资本主义的渗透性发展史,以更小的视角(萨尔瓦多的咖啡家族)取代《棉花帝国》里的宏大叙事,展现出美洲大陆上的改观和变迁。咖啡成就了萨尔瓦多,却也毁灭了萨尔瓦多,不像“棉花”带来的扩张性的、普遍性的快速发展,“咖啡”带来的贫富差异正日渐成为资本主义的特征,就连作者的叙事手法也更为模糊(更符合资本的无处不在的氤氲感)。但作者最终诉诸的历史空间却显得十分无力,这是非常遗憾的。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