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司马文岚
    以基隆为例,通过多种社会群体活动,例如宗教,探讨日据时代如何形塑台湾族群认同。PS. 本来约了作者来学校做该书抱告,万万没想到疫情来的那么猝不及防06-05
  • ラスカル
    族群史的书写。港口城市基隆形成了两种认同的交错:地方的城市的基隆人与区域的民族的台湾人。日本殖民期基隆被建设为台湾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但殖民者刻意将两个族群分化,帝国的国族认同和臣民身份推动了台湾人在对立面形成自己的认同意识。345章分别探讨地方精英,宗教信仰,社会组织在区域认同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两个题目可以与我的题目探讨,华南地区的宗教侵略与海外华人社群的认同。后两张二二八和白恐很明显是受到新世纪台湾史学界的影响,也没什么可以吵了不做评价。但总感觉作者没怎么做地方田野和实地考察,诸如黑面妈的形成原因不明,走进庙里问一问就知道原因了,还是觉得做华南研究南方的风要基于地方和社会,田野考察和调研是非常重要的。07-06
  • 半人馬的Z
    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史料也很詳實,接著也是面面俱到. 不過還是不確定他只選了male elites視角接著沒有太側重female perspective是不是因為史料上的問題. 以及ethnic identity運用在基隆會不會有點牽強,反而是local identity會更好? 台灣的身份認同是否就摒棄了「Japanese-ness」也是一個可以繼續商榷的點… 不過倒是比Barclay這本書讀起來好~ 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