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一颗咖啡豆
    很严谨,主要讨论18世纪的英国文学,但对参照中国近代文学的起源也是很有价值的。11-26
  • mygirlcandy
    虽然不难读,但还是一片混乱... - - 04-01
  • 上古的埙
    很有启发的书,写法好。个别的地方好像翻得不太准确。另,刘禾的《跨语际实践》是不是受这本书影响?07-03
  • Nicola Ivanez
    “小说是被上帝抛弃了的世界的史诗“——卢卡契06-03
  • 劈头士》睁木
    已购。十八世纪英国,稍具用本国语言读写能力的情况也并不普及。在农村,许多出身寒微的农民、他们的家人、大多数劳动者,都近乎文盲;甚至在城市里,某些贫民区,尤其是士兵、水手居住区和下等街区的居民也根本不能阅读。对绝无仅有的那几个可能喜欢阅读的人来说,除却缺乏闲暇时间和购书款项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困难。几乎没有独处的机会即其一项,在伦敦尤其如此,住房拥挤情况简直骇人听闻;通常没有阅读所需的足够光线是其二,甚至白天也是如此。十七世纪末还在征收的窗户税,把窗户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剩下的那些窗户通常也是深陷墙内,还覆盖着兽角、纸和绿色玻璃。入夜,照明更是严重问题,因为蜡烛,即使小蜡烛,也被认为是一种奢侈。但是,有两种为数众多、举足轻重的比较贫困的人,很可能享有阅读的时间和机会,他们是学徒和家庭佣人。12-07
  • 白衣卿相
    切入点不认同,总觉得很别扭07-25
  • 墨息墨息
    扎实且实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12-27
  • Praetoria
    在被迫进行体力和脑力劳作的间隙想到并最终被这本书打动,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寓言。小说的传统在何种意义上和我的生活有关,而不是仅仅和我在日常生活中做的“研究”有关?虽然在表面上,它已经透过许多人给了无数种可能的指示,我还是隐约觉得:这是那则陪审团一样的寓言,想让作为读者的我,用自己的话来交代的事情。03-21
  • Kaka.Lam
    我真的已經筋疲力盡了…………………………………………11-17
  • 绿苡
    十八世纪现代意义上英国小说的三座标杆,更多是思想层面的现代性03-25
  • 童。篱
    书名准确点应该是小说在英国的兴起。09-11
  • 十八爷
    笛福、理查逊、菲尔丁同出一时代推动了今日面貌的“小说”的兴起,作者关注的正是其背后的有利社会环境究竟是什么,如瓦特所言,小说的现实主义并不在于它表现的是什么生活,而在于它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生活。翻译水准没看原著不敢妄断,但错字确实太多。这一批书是不是可以考虑重译了呢。11-13
  • 本阿弥·光悦
    有趣而细致的小书,外部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内部的叙事方法结构情感道德,论述了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的小说07-25
  • fanneyfly
    带着对narrative这一概念的种种困惑读本书,让我对西方narrative源流中的epic和novel有了某种全新意义上的认知。Watt在在本书中的核心论点,目前对我来说有二:其一,强调novel与现代主体性(自我)之建构的关联(个体的、独特性的、当下的、日常的),由此对照epic的集体性、民间性和普遍性,当然这个问题还要和媒介(口头与印刷)扯上关系;第二,写实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形式,换言之,关键的问题是18世纪以来novel所代表的长篇小说形式,如何解决“写实”与“虚构”这组核心矛盾。11-12
  • 亞歷山大裡亞
    小说是一种最典型的资本主义文学体裁。在瓦特所提及的文本中,可以瞥见诸如霍布斯主义和情感主义、城市与乡村、资本主义时间制度的发明等等在英国文学研究中反复出现的课题。同样,这本书也确认了理查逊和菲尔丁在小说革新中的开创地位。理查逊《克拉丽莎》的书信写作为书写情感主义提供了绝妙的形式。而菲尔丁自创的“散文体滑稽史诗”带有更强烈的古典主义气息,他更看重的是以外在情节组织人物,作为情节小说这一分支的奠基者,其小说人物也带有更多抽象化与类型化特征。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