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我要猫猫
    不能当作一本了解艺术家作品的著作,如果本着上述目的去读一定会失望,零星的作品和黑白的印刷是无法呈现作品的。是了解三位艺术家理想与实践冲突与调节的一本书籍。三位艺术家都试图通过设计去探索更为深层的时代精神,但都可谓在晚期碰壁:罗德琴科和利西茨基面对斯大林式政权规训,纳吉面对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商业环境。就结果而言似乎不如人意,或许实践的魅力正是正是在于冲突制造的张力与持久的影响,这些绝非能以当时的结果去评判。看后其实很好奇马列维奇的“挫折”,在较为纯粹的环境下,至上主义是否让他幻灭了呢?02-27
  • 花大虫
    构成主义的历史(2020.06.24)。如果不是因为豆瓣的记录,我已经忘了我读过这本书。一看时间,是上一个毕业季,那应该是图书馆门前的凤凰花开得最盛的时候吧。莫霍利-纳吉,那一黑板设计先驱的名字,当然还有马格林,都是我决定来到现在这个专业的原因。设计学的乌托邦理想,如火炬般,在每一个毕业季点燃我的专业认同,提醒我永远不要离开这个令理性与疯狂交织、将幻想付诸于现实的共同体(2024.04.03)。06-24
  • 章鱼
    对今天的设计教育依然有启示。03-10
  • La Ruche
    相当失望,史料见研究的基本素养,但缺乏焦点的散漫写作显然就是没什么态度了。01-22
  • 理智荔枝木
    翻译太烂了,看得难受08-02
  • Daguerreotype
    1.政治使艺术作为传播介质、观念的桥梁时变得扭曲,但其真切的艺术成就又给人虚实矛盾间的痛苦张力。主体对集体意识形态的屈服最终使戏谑般的乌托邦归于虚无。2.对传播媒介和符号暴力产生兴趣;3.很喜欢。04-19
  • 蚱蜢
    为了罗德琴科和利西茨基而来,其中的观点对比很多值得玩味的内容。以前没有考虑过作为形式的政治学意味,以及艺术家的乌托邦怎样通过作品的结构形式传达。作者说得对,对于这些艺术家的评价不能从作品价值上出发,而必须着眼于他们在时代中的位置,以及他们为了维护与政权的关系而不断对自己做出的调整。11-27
  • 张大水
    本来想寻找构成主义建筑的一些东西,全书讲的多是构成主义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和摄影。一直觉得俄国的构成主义和日本新陈代谢派是不同于主流西方世界的两个有意思的流派,可后来都消失了,但也影响深远。比如后来的苏联电影,完全不同于世界上的主流电影。平面设计上,像塔可夫斯基的很多电影海报也是构成主义风,最明显就是《飞向太空》了。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