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加可木南
    【在 @雨枫书馆 翻书270】古都北京好像就剩下故宫和灰黄的天空了。这十年,是卷入拆迁和保护搅肉机的十年。其中许多闪亮的名字应该被记住: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徐萍芳……王军先生那篇«北总部胡同的哀思»,我读了两遍,热泪盈眶。10-18
  • 水龙吟
    虽是比较散的短篇通讯式的合集,但如作者所言,对于这个特别的十年的故事,一个这样真是琐细的记载将是令人难忘的。拾年,老北京经历了那样多激起强烈感情的争论,那么多幽幽历史消失在推土机下,那些为之奔走呼号的人们一个个带着深深的担忧离开人世,一曲曲令人沉默无言的人生悲歌11-15
  • 小雪
    是一本合集,近年王军的独立的一篇一篇的演讲、文章和随笔。嗯,有不少也不错,只是难免有重复,作为一本书吧,我想可以更精致一些的。而且,卖的有点儿贵了。09-19
  • Titan
    写老舍那一篇,引用的一位作者居然采访到当年打老舍的红卫兵。08-09
  • 雙城記
    【2015.10.28 — 2015.11.15】有些驳杂11-16
  • 小杰是好Queen
    总觉得作者是在为不拆而谈不拆06-17
  • 大甜甜~~
    虽然有些文章收得比较趋同,但作者依旧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够分量的珍贵史料,它是这个首善之区的巨大伤疤。09-02
  • 像何首乌一样
    完蛋了,什么都完蛋了。看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04-24
  • 半岛peninsula
    这本书比起前两本来,结构上稍显混乱一些。有很多观点已经在前两本中重复多次。但冲着作者对北京文物保护执着的追求和对北京城建矢志不渝的关注,还是要给予最大的肯定。去帝都三日,随身带着这本书,看到毒气弥漫的北京城,又读到北京南站的地铁牌子里写着老舍《想北平》里的一段话,再想起林语堂《辉煌的北京》、蒋梦麟《西潮》中的北平,真不知道这个城市该怎么办。01-19
  • 一岛
    作者推崇的关于城市中心分散建设的观点我很认同,但是对于北京区的改造意见以及老建筑的“保护”倾向是不是值得商榷,凡是和名人沾点关系的建筑都要保留吗?11-26
  • petitnicolas
    硬攒起来的集子,文章水平差别很大,不少水文,也就北京晚报的水平,和上一本《城记》比差远了。死贵,打五折都不值!04-14
  • Jeans
    感觉这辈子不会再看他的书了~02-07
  • 小豆子
    因为本书是由多篇不同时期的稿子汇集而成,结构上显得有些松散,而且会出现一些前后重复的地方。尽管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并对城市规划有了新的认识,但是这本书比作者那本《城记》可是差了不少。05-21
  • 果心居士
    很多人容易陷入文化保护的误区,误以为欧洲的城市更新模式才是最值得效法的典范,实际上对于中国来说,同样的模式不一定是适用的。北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的确有许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根源大多并不来自规划本身。作者期望在上位规划的层级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固有的体系中追求颠覆,实际上是不太现实的。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城市本身是具备自我成长和修复性的强大系统,是可以被规划的么?产业发展是可以被人为设计的么?城市人文生态环境的构建又是可以在政府层面提倡就可以实现和完成的么?参考历史的经验,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足够的物质财富作为保障,现代城市一样会变成“文化经典”,但也一样无法避免被摧毁的命运。要做个有情怀的观察者是很容易的,但落实到城市更新与发展的实际上来看,作者的观点未免贻笑大方了。10-14
  • Fiona和平
    道理挺明白,可惜都晚了09-27
  • 龍龠
    关于北京城变幻的似水流年。05-17
  • dromobabel
    全书其实就是两句话,一句已经在前两本书里已经说了无数次了;你要变成78的一本书,太那个什么了...01-18
  • 孤岛森林
    这本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北京整体规划,二是梁林故居。多为陈言旧辞。特别是写到梁林故居的时候一鼓作气开始抒情,可惜读者无泪可流,只觉做作。这本同《城记》不同在于是收录编成的书,发言稿,序言都塞进来,又红又专,不如不收。重复率太高,引用、图片、字词等在《城记》里都能找见,反而觉得资料匮乏无话可说。十年过去了,不仅编辑水准走低,平面原地踏步,评论界的底线也看不到了。据说还入围了深圳什么榜的前20。主观评分,粉丝莫怪。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