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这么近,那么远
    “1913年至1919年,有一位出使中国的美国外交官,他叫保罗•芮恩施。他亲历了差不多那个时代中国所有重要的时刻和事件。他与孙中山来往;他见识了袁氏当国、他也亲历了段氏执政;他支持张謇兴办实业;他还参与庇护康有为的行动;他曾经与梁启超探讨东西方文化;他支持过顾维钧的外交活动。他还亲历了中国签订对日本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等事件。这本写于差不多一百年前的回忆录,现在读来依然栩栩如生,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我们。”09-09
  • Mr.
    站在中国近代的十字路口,一个美国人能做的很少很少。06-25
  • 劉小叁
    还是 翻译不给力!!!看过一半之后会觉得好很多!07-10
  • CATCH
    这本书是11年6月买的,现在是13年8月才看完。今晚19日算是匆匆的看完。一百年前的中国和现在有着许多的不同,也有着许多的相同。08-20
  • 喵~嗷
    读得不算畅快,但多是因为对历史的茫然。对一般的读者的来说,这不是一本通俗读物,但对任何一个耐心读过的人来说,它至少都有精华可感召后来者。当然,这是20世纪初看待中国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10-14
  • 拍花老头|连环
    倾向性太强,可以用来攒点段子,嗯哼?05-08
  • 列奥诺拉
    才翻了几页就有种“呀咧呀咧真是好眼熟”的感觉……11-24
  • 鹿迅
    离成功最近的民主共和实验。08-25
  • 蚱蜢
    芮恩施在描写在京任职时的所见所闻时,是带着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怀的。他勾勒的袁世凯、梁启超等人,夹带了私人关系层面的评价,或许这样会更真实?对于1913-1919年中国的民主共和与封建帝制间的曲折、军阀间争斗、日本和其他列强的利益纠纷,以及中国学生的抗议都作了详细描述。或许是出于无心,芮恩施在谴责别国、担忧中国的同时,又一次塑造了美国的救世主形象。07-11
  • 启风
    终于算是看完了。外交官回忆录,废话是真多。芮公使是全心全意爱中国的。06-27
  • 基本上这老在说,我大美利坚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了一二三四;另外的一二三四,不符合美国利益,做不了。理想主义成了褒义词,现实主义成了贬义词。06-28
  • gee
    这个8.3分一定是刷出来的。这本书写的烂死了,琐碎无味,看得我昏昏欲睡。经历了那么多重要时刻,写成这样真是浪费了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