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草枕
举报
书名
草枕
作者
夏目漱石
格式
EPUB,AZW3,MOBI
评分
8.7
ISBN书号
9787532765232
出版年
2014-6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数
144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标签
旅行
豆瓣评论
虾米
此书系漱石小说中较别致的一本,唯美、华丽,那篇谈羊羹的铭文就出自于此。但我这里主要不是谈它的唯美华丽,而是谈唯美华丽背后隐隐透出的那份不安和恐怖,而这跟漱石的创作观和生活观是分不开的。某种意义上,《草枕》是漱石小说中谈生活和创作最直白的一本,尽管语言晦涩。【https://www.douban.com/note/612049092/】
03-21
ample
欲从令人烦闷的世间癪气中遁离,而放弃向西洋企求知性与艺术,不如说,向着日本(此地)的更深处匍匐前进。“非人情”的偏远村庄里,尝试着接合一种作俳写生的“诗画佳境”。然而,尾声的“新血”恰恰划破(重新厘定)了这层“明治的全部精神”。武田泰淳谈论<心>时说,“那样的东西是日本精神之根本,这种想法非常使日本文化贫弱”。我觉得,夏目在本书最后写下的“有了这副表情就能作画啦!”,便是对此的最好回击。
02-14
于是
非人情的旅行之说,越看越喜欢。
06-14
bookbug
《草枕》这部短章之所以经典,不仅仅是夏目漱石隽永文字背后的悠远意境,还在于他打破了小说、散文、俳句、杂论等各类文体的界限,打通了艺术和文学的美感空间,在短短一次不经意的行旅之中,在自然的、“非人情”的天地之间,作者信手拈来,处处为诗,我们游目骋怀,句句动心。
06-04
九月
黑现代性是严肃文学的永恒主题。
04-07
西西
这本书读到开头就很喜欢,夏目漱石是近几年来读到的最喜欢的作家了。草枕更像是一首悠长的歌,或者婉转的诗,记录了一段绝对自由的心境,而这种心境大概是很多人一辈子的追求,读来是超然越仙的意味。夏目漱石的文字有种直击心境的力量,他的“意”与“境”充满了哲思,是真切地阅尽千山的超脱与智慧。
02-11
欢乐分裂
以充满“人情”的目光和心灵体察感受着“非人情”的世界,在山色空濛和器物清冷间触碰光阴流逝;遁于春色岑寂、闲花空庭的山中,所见并非全然真实,在脑内自我辩驳,升华成关于艺术和美的独特理论;这本精致小品写于夏目漱石盛年,苦闷失意依稀,幽思纤细尽显,文笔优美,装帧也契合风格。
09-24
你大立
合上书本分不清是作画还是做梦,却在结尾悠然时被现实无情叫醒。
11-14
无非
大学毕业之后很久都没读过夏目漱石了,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本散文,除了主人公青年画家见闻的精描之外,抒发了许多对艺术和审美的理解,特别是把西方艺术穿插融入到此情此景的记述中,新颖,但略刻意突兀。
01-26
亜空
幻象丛生。本应作为被描摹者的「那美」似乎在无声画下这部贵族流离谈的许多破绽,她不断暗示叙事者「余」:分歧从未在他那冗长的独白中被消弭。余为她用日语念英文小说时,下沉的威尼斯、破碎的句子、消失的动词、忽来的地震、惊动伸缩的石洼春水,皆成了女子身上迷人疯癫的间隔幻象。说道“要动词作甚,这般便好!”的女子最后成了那些明灭的破绽本身。
09-12
风挑一点灯
审美上怡情悦目,然而终归时时未能忘怀“非人情”三字,落入陈窠。
12-13
把噗
非人情与克ism: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05-10
石独步∆
这是我读到过最不一样的小说,不一样就不一样在它文字具有强烈的图像性,我们看到的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张巨型的山水画。在画的左侧有几句淡淡的诗。不但让读者观赏其画,也深陷于画中。
08-29
malingcat
很别致的作品。那美姑娘令我想起布鲁东笔下的娜加,美,一点疯癫,不似世间人物。只是如此一来,非人情之味被冲淡了,依我看,无人无事,心无挂碍,才是正解吧。
12-27
甘草披萨
事实再一次证明,妄图借外物来安抚情绪根本无用,只有自己心境平和才能与书中的闲情逸致共鸣
05-31
小城鱼太郎
没有初读的喜欢了,仍然是好。现代性已是被说滥了的话题,但以此为纲,仍能有力地“举”起漱石的叙述之网。他常将最本质的焦虑留在书尾,那载着久一通向满洲的血与战火的列车,和《半生缘》里世钧搭乘着由南京返回上海的,大概是同一辆吧。
04-12
成知默
青年画家的“非人情”行旅,山路岑寂,云烟飞动,孤村温泉,春宵花影,天涯孤客眼前目下的种种山村风情,甚至山村中的老妪、禅师、剃头师傅、温泉疗养所的姑娘与老人等等,皆是作为某种触机而存在,画家借此来思索探究诗境与画境、美与艺术、出世与入世,一颗空寂的心于此寻求超脱。写景、诗词均很美,“独坐只无语,方寸认微光”,此中的幽静很是动人。
11-05
琴酒
传说中的写生文?真是让人焦虑的文本,处处都好看,但读不懂,从开篇人世难居不可迁离走到艺术,从王维陶潜到拉奥孔再到非人情,“我”的叙述和时而介入的“作者”两个声音间的疏离,“我”的位置也好像看不到眼前的人事。特别是当战争的背景悬在后面时,其跃动才好像是真实的,“现实世界翻山过海逼近这平家后裔居住的孤村,即将染遍朔北旷野的热血,其中的几万分之一,也许就是从这位青年的动脉里发出来的。他却坐在一个除了梦幻之外再不承认人生会有什么价值的画家身边。青年做得很近,似乎听得见他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漱石究竟是想说什么呢?在我看来像是把西洋和中国,艺术和现实都一并否决了,真是令人不解又不碍其迷人啊。
03-01
feifeijump
好多句子和段落都让我有种想跪拜漱石的冲动。到底坐在那琢磨多久才能如此流畅的把心中的诗、画、感、意全部跃然纸上呢?既纤细又优雅的非情写法、把美和诗一寸寸解剖,不理世事全然钻进艺术里去了。啊啊,真希望漱石活到59岁,69,79岁,那时又能写出怎样的文字呢。
09-18
with
想想,谁又能在现代有这样迷失于对景物,艺术与生命观察与思考的机会,至少在阅读时有这种泡沫般美好的想象空间,抬起头你仍然挤在高峰地铁上,无能为力
09-0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