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sky liu
    浪漫派巨子们穿行而过,原来他们之间联系这么多...可是萨弗兰斯基的行文不太吸引我。我仍然认为,歌德作为一个批评对象比其作品本身,更有意思。01-01
  • 若耶溪水
    总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09-13
  • 懒风
    不由得要说,歌德和席勒的魏玛时期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这么多伟大的灵魂,长时间在一间小室里相互碰撞,其火花让人赞叹,展露出来的崇高理想,也确实让人神往。译者可以说是非常尽心尽责了,校正的原作几个失误处,都显示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把握,敬佩。为这不堪重负的世界对抗以艺术,依然是重要的事。为了不让那毫无意义的嘈杂占满空间,我们或许都应该,更加挑剔。10-26
  • Ophites
    给给的,不过两人之间的友情太过完美了,私心更喜欢海氏与雅氏那段虐恋(06-09
  • 旧日朋友
    歌德那句话实在太打动我了……“我原本以为,失去的是我自己,但现在我失去的是一位朋友,在他那里有我半辈子人生。”这是对他者的无上信任和爱……12-21
  • Aporiaaa
    印象最深刻的是歌德说 谁再催他浮士德 他就要用浮士德的权利(Faustrecht,武装捍卫权利)来对抗谁…太霸气了23307-05
  • Inhacspevivo
    席勒将秀美阐释为欲望和自由的和解、自然和道德理性的和解。一位是从统一性出发的思索推论型,另一位则是从具体事物出发的直觉型。席勒作为一面意识的镜子将帮助歌德通过规律去纠正情感,歌德将帮助席勒克服抽象带来的危险,让他学会相信无意识。素朴的作家同时从内心和客观事物出发,感伤的理想主义的作家则从上方的观念和道德信条出发,由此体验到激动不安的自由,在素朴的作家那里,创造性的自由是流畅的运动,而僵化、抽象的人把自由作为能够发号施令来经历,但不容易听任灵感的安排。【古典的严格形式应培养联系现实的风格意志——既不是客观主义,也不是主观主义,而是塑造:借助主体的易感性和熟练的技艺作为媒介,去把握和表现事物的本质】。过于注重形式、个性的发挥就是浪漫主义,过分注重素材,单纯的模仿,就是自然主义。08-20
  • 羊以
    萨弗兰斯基先使用三章的篇幅勾勒歌德与席勒熟识之前的共同点:都有逃离某地改变未来的经验,都在之后坠入爱河,都对法国大革命持审慎态度。然后围绕席勒创办的《季节女神》杂志,勾勒出与各色人等之间的交往,特别是与浪漫派的矛盾。后来,与歌德的关系渐入佳境。其中,共同创作的部分非常令人神往。01-16
  • 走地鸡
    没等到升华几句就结束了01-24
  • 鸽尔蒙德
    席勒对歌德既崇拜又嫉妒,面对跟自己不一样的人难免看不惯但又不能否认对方的优秀以及对自己的补充和鞭策作用。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情,有时候又觉得像情人。。08-13
  • HW
    全面、详细、但是材料和观点上都没有什么创见,也就是,俗套和平庸。05-01
  • 砚一
    萨弗兰斯基出品,盲入,物美楼下10元捡漏~~不算是萨弗兰斯基最好的传记,但是依然精彩!“这就是席勒和歌德的区别。歌德把艺术当作避难所来对付历史,也来对付他厌恶的革命。席勒则不然,虽然革命的过程也令他反感,但同时他感到自己受到了挑战。他要将革命的原本的自由冲动保存在艺术中。在这里,自由受到演练,变得完美,以便有朝一日更好地在政治领域造福社会。对于歌德,艺术是躲避革命的庇护所;对于席勒,艺术是革命的演习场,有了这样的演习,革命才真正名副其实。”10-10
  • 尼不可
    丰富了见识,丰满了认识。出身和天赋,决定了脾性和气度。席勒是平民秀才,有歌德这样的榜样和至交,终究是幸事,即便嫉妒心和酸葡萄心理常伴其左右。08-15
  • 看不见的城市
    好看极了,萨弗兰斯基确实厉害,种种材料引文信手拈来,穿插编制又是如此恰如其分,且完全没有沦为泛泛而谈、流水账般枯燥堆砌之作,实属难得。作者以绝妙的笔法书写了两位属于一个时代亦见证一个时代的伟大天才激情澎湃同时基情满满的写作与交流,对二者的作品做出理性评断的同时也不忘加入各种八卦调味,译者更好玩,挑完既有译本错误还不够,连带着把作者粗心所犯的错误也拿出来“批判” 了一番~05-01
  • 岂能无怪哉
    席勒:面对卓越没有自由,只有爱。歌德:是的,席勒就是剪起指甲来,也让这些先生相形见绌。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