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解析社会
反馈
书名
解析社会
作者
彼得·赫斯特洛姆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305077227
出版年
2010-11-1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209
定价
26.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法学
人类学
社会学
法学理论
豆瓣评论
残罅
读过都忘了。说明写得挺无聊的。
10-28
虞羽
很有启发,第四章后半部分还需要花功夫再读一下。感觉作者介绍的方法虽不是主流,但还是很有解释力的。
10-12
@~@
难得看到参考文献里有Mario Bunge啊~
10-26
那片天空
作者挺牛逼的,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理论化了,并不那么生动。
11-29
飞卿
比较好懂的理论著作。
10-07
篝墩子
关于实证主义的理论解释力问题的弥补。主张探究那些可以展示出“社会现象如何产生”的机制进行解释,解释社会现象的方式就是寻找和确认一系列相互关联进而导致某种解释现象的主体和行为,通过拆解过程、突显要素来解释复杂的社会过程,为各种社会现象寻求一个准确、简洁、真实和基于行动的解释。以DBO理论为起点,随后分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宏观现象作为微观个体的涌现,在分析时要回溯到个体层面,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而不是本体论,不是预测宏观社会,而是解释“涌现”。最后,以ECA模型为基础融合定量分析和社会理论。机制的解释只是因果趋势的命题理论,而不是实际活动说明。
09-14
RyanBanana
“最好为正确的问题寻找一个接近的、可能不是最漂亮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为错误的问题找到一个漂亮的答案。”此书所指的分析社会学旨在通过机制研究、在现象学的合理理论指导下尝试用意图来解释行动,并在解释过程中运用建模工具,以尝试建立一个经验与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统合的社会学研究路径。作者基于近现代的社会学分析传统,建立了DBA(Desires、Beliefs、Opportunities)基础行动分析机制,来说明行动者的期望通过信念来影响行动,并进一步阐释了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不同社会互动模式及结果。最后,本书使用了ECA实证校准模型,利用主体仿真建模说明了在机制研究过程基本的操作性逻辑。本书可看作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路径尝试,用个人“可被理解的行动”及其动机作为基本因子,取代了阶层、文化、制度等观念。
09-08
楼水近
就操作性而言,以DBO—folk psychology的解释水平检验社会理论,是实证的追求而非本分,至于更激进的认知科学+现象学还原仅是理想——话虽如此,但比起这样的辩护,让理论家—实证者双方多加自觉接受如书所示的方法论敲打,显然更具实践上的紧迫性。
08-11
stay foolish
首先是一个学术写作范本
10-29
丁白
推崇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一个核心原因是:DBO既对话了一些philo of action的视角(如信念/期望这种可以追溯到davidson的经典问题),又试图在行为模型和统计间架桥。且不论其是否能处理“微观--宏观”的连接,但这至少是形式化社会学的一项优秀尝试:以分哲式写作澄清概念+理论框架,再建立数学描述——不少学者在做后者前没有关注前者,导致理论似是而非(coleman就是典型,你永远不知道他笔下的资源能指代多少东西)。
06-01
Livinginbpi
提供了一种对解释的阐释,确实不赖~
04-27
曜笙
作者试图以分析的视角结合机制研究将社会学理论和实证研究融合起来,但似乎以这样一本小书还不能承担起社会学研究新转向的评价。另外本书由多人翻译,总稿的却没有仔细校对,出现多处纰漏,差评!
02-17
Hedi
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导向,个人行为嵌入结构与社会现象的机制性关系,强调有效的模型塑造以及正确的研究假设。批判当下理论社会学与统计社会学的分离,真知灼见。但总觉作者的学术容量还未到那般境界。
02-29
飞哆
DBO的归纳让我倒吸凉气...“形式化对解释社会现象往往是必须的,然而, 如果模型没有恰当地描述真实世界所观察到的行动原则,那么形式化就毫无解释之用。”然而寫作實在太硬,怎麼建模雖然不是本書的內容,但提了ASI至少要說說吧...
01-01
愚人剪网
一本开放式与风向标式的教材~~
02-11
Bergkamp
对社会科学已有的理论建设在实证指代上的缺乏和实证研究在机制解释上的无力提出了系统的批判,并切中要害的指出了这种情况来源于研究者的一种忽视,即局限于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个体选择和结果,而对微观的个人行动如何导致集体层面的社会现象不够关注。方法上,基于DBO理论提出了社会仿真的实证校准模型来应对上述问题,并以青年的失业现象为例阐明了这种思想在实证研究中是如何操作的。在似乎什么学科或现象后面都可以加上社会学三个字的今天,赫斯特罗姆的思想更具有纯粹的韦伯式的“社会学”意味,即系统的将社会互动作为社会现象涌现的机制,把阶级、文化这样的概念用社会行动加以界定。作者的主张因资料和方法的限制未必总能实现,但相比弗里德曼的宣言,本书至少让我们明确了什么样的研究是更值得去做的,什么样的问题是更值得关心的。
05-08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