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印度青年狂想曲
举报
书名
印度青年狂想曲
作者
司妮达·普拉姆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208170087
出版年
2021-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
328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标签
社会
印度
豆瓣评论
AshM
义无反顾选择电话诈骗工作,你能指责印度青年蠢还是坏?在1000万人抢10万职位的低就业率大环境下,生存比道德更重要。(不对啊,这不是犯罪?)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反抗运动虽败犹荣,这场觉醒具有开天辟地的警示和启蒙作用,有利于让更多女性站起来为自己呐喊。利用人性的弱点赚钱,你有多焦虑,多浮躁,他们就可以每天制造多少空泛的内容来满足你,但标题党走不远。不管是现在的中国还是印度,英语仍然是实现事业攀升(阶级跃迁?)的一个重要工具。
10-08
希达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一切好像触手可得,但现实很难改变。二者巨大的差距下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年轻人,也从中滋生了焦虑、梦想、愤怒、利用焦虑、愤怒和梦想的人。这本书虽然是在写印度,但是很多心情放到我们身上并无不同,很多细节在我们生活中也能体现,内核其实一样。
09-29
パンパンパンダ
自媒体标题党、印度“新东方”、偶像练习生,那些挣扎在传统和现代中间的青年,他们的焦虑和愤怒对中国人而言真是再熟悉不过。他们对某个领导人的疯狂崇拜、对异己群体的敌对和谩骂,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出于对身份的渴望,什么身份都行,只要可以让自己在纷杂世界中找到一个位置,成为somebody而非nobody。
10-03
Duinkerke
“他们没法继续向上发展了,又无路可退,所以他们就一直夹在现实和梦想之间。这就好像一个人在没有回程计划的情况下飞向外太空,不管你最终走到哪,太阳依旧耀眼,星辰触手可及。”
10-10
封小白
当资源不均衡的时候,成功的路上可以说是群魔乱舞,也可说是“乱世出枭雄”。疯狂选择与迷茫困境,我们需深察时代变幻下的社会革新。
09-25
大辉
WittyFeed≈UC震惊部、内容创作者;美国学院≈新东方;80岁老太太徒步五公里办理身份证,手指皲裂,试了五次才输入指纹。“明星”≈练习生;电话诈骗……印度发生的一切,中国也在发生着。中印的年轻人都在追求财富和名利,但是手段不同。相对来说,中国年轻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印度年轻人却要依附于政府及其周边机构。我想,这应该是印度年轻人热衷讨论并参与政治的原因吧。
10-01
陆钓雪de飘飘
英国殖民政府于1885年建立阿拉哈巴德大学,目标是培养一种不同的印度人。他们要在都市文化中培育土生土长的印度人,让他们按照牛津剑桥的标准接受最好的教育,涵盖西方法律、古典学、科学和各艺术科目。教学大纲由麦克利勋爵——他是殖民教育体系的缔造者。也是他激发了穆因·汗和沙赫纳瓦兹·乔杜里的愤怒——监督制定,本意是创造一群“外表印度人,内心英国人”。到了1920年,这所大学已经培养了几批被启蒙的学生,他们成了公务员、政治家、科学家、学者和作家,都是印度权力里的中流砥柱。然后,一切都变了。在独立运动的最高潮,一些学生发现了政治。1920到1925年间,所有自由运动的主要领袖——郭克雷、马拉维亚、帕尔、奈都夫人,以及甘地本人——都来到阿拉哈巴德,发表关于反抗和革命的演讲。
09-19
Fenng
读这本书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对比一下中国青年。 // 读完了,作者没把握好这样一个好主题。可能是因为身为印度人的缘故,反而不如一个他者观察的角度和着眼点。
09-25
文景
每月有100万印度青年需要工作,然而只有约100人能找到工作。教育机会远远不够,上升通道极度匮乏。与其束手无策,不如孤注一掷。是一曲梦想之歌,还是一派狂言妄想?
10-09
喜喜
年轻人的生活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其实都差不多,在这种剧烈变化的国家,年轻人都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七个印度青年故事的结局都很无奈,绝大部分的锅得由印度政府来背。
10-09
Nelly.L
《印度青年狂想曲》太精彩了,乘飞机一路完全手不释卷。一些地方很陌生(比如大学学生会居然有如此大的权力),一些地方让我想到了《末日巨塔》中对伊斯兰世界整体性失落感的描述,另一些地方让我想到了我们自己的愤怒、焦虑、希望和野心。了解当代印度,很大程度上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
09-27
徐谌辉
这本书写的真好看,不仅仅是印度新青年的生活,内卷,无奈,与传统的斗争。更多的是在英语冲击下,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印度思维到底产生了什么变化。其实印度很多思维方式甚至最传统的印度教佛教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从这本书中,也能看到一些中国的影子,或者说某些可能,或好或坏。更多的,本书还有对新时代,互联网,等一切流量,创业,浮躁,西方爱钱精神这些之下,那些没有受过独立思考教育,又在竞争极其激烈的环境中的少年少女们,该何去何从。真不错真不错
09-25
特别丧
书里的印度青年都有“焦躁不安的热血”,这才是“韭菜”应该有的姿态,但印度最大的问题是无法给予青年人挥洒热血的渠道和机会,再加上种姓问题、宗教冲突以及性别歧视,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青年暴力不断。如果作者不是仅限于浮于表面的采访,而是更深挖一步就更好了。另外我怀疑作者是在欺负我上不了外网……
09-19
韧勉
印度高种姓青年女性记者普拉姆记录了当下无法获得优势资源的印度青年,如何无所不用其极的通过自身努力,赚钱和获取名气的段段传奇,他们的尝试极具特色,但是现实告诉他们西方民主带不来质变,互联网经济的确蕴藏生机。
10-02
晓林子悦
一如封面,五彩缤纷。印度人口超过半数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满怀抱负的年轻人决定的不只是他们的未来,互联网、996、点击率、英语热,追逐金钱和影响力,“用近乎疯狂的努力,安抚焦躁不安的热血”。
10-05
人间生活观察员
了解了一些印度的年轻人—-wittyfeed,走向美国的营销号;男女政治家;英语学校校长(btw,当印度英语越来越多时,印式英语会不会reshape整个英语语言?印式英语才成为正统);选美冠军(有梦想者的地方就有靠骗梦想者赚钱的片子)。 选题很有意思,但是对信息的把握不够美,信息堆积过于严重,没有突出各个case的重点,只是在不断的描述、描述、堆积、堆积…几乎没有深挖,也没有insight)
09-22
江海一蓑翁
世纪文景新近出品的一部关于当代印度青年生活状态的非虚构佳作,围绕出身、职业、身份、追求各不相同的几位印度青年的生命故事展开记述,并以此观照印度广大青年群体在全球化时代里的光荣与梦想、挣扎与命运。相比于今年国内引进出版的其他几部印度主题作品,本书作者是印度人,又熟稔西方文化,在“进得去”和“出得来”两方面都具备优势。而在具体写作中,作者充分借鉴西方非虚构作品深耕个案、同时以小见大的写作传统,一方面细致还原聚焦的几位青年的生命轨迹与个人心声,另一方面充分联系他们故事背后各自所在群体的共同特征与面向,以及广大青年在全球化、科技化与传统烙印这三方面共同作用之下的踌躇、矛盾与张力。非常值得细读。
09-15
渡边
好选题!真是好看,甚至有种当年读何伟的愉悦感。聚焦当代印度青年的生存境况,揭示年轻人追求“印度梦”的种种狂热荒诞与窘境,新媒体的弄潮儿、印度英语狂人、懂得“变通”的办证员、仇视情侣的男F·青、首个Jing选学生会主xi的女学生,每一个人物都非常生动立体,同时也展露出背后环境成因和国·族弊病,作者是个家境不错的女记者,但写法非常简单直接且高效,没有知识 分子式剖析,也没有居高临下式“关怀”,篇幅不长,一个之前陌生的当代印度青年群像就鲜活现于眼前。
09-25
把噗
全世界青年都在被成功学洗脑:事业、名望、权力、金钱…而这些只是少部分顶层人士的圈内游戏。梦想是有效的,在不切实际的自我驱动中消耗掉热血,不为革命而流。不然社会已经定型的情况下,如何安抚青年呢?要么愤青,要么废青。而愤青好过废青,因为他们活在虚妄的幻想中,还能找到存在感,创造出价值。
09-18
神威
休憩159th,今年和印度好书特有缘分,不期而遇又一本。读此书之前我当真不知印度过半数人口为25岁以下青年,如此美妙的人口结构让老龄化社会已现的中国羡慕死了,但是印度则苦在其中,政府既无法满足这批青年的教育问题也满足不了就业问题,索性撒把任其自由发展,于是印度光怪陆离,酷似我国南巡结束那几年。而最大的隐忧还在与笔者忧心忡忡的发掘出的印度年轻人的普遍心态,有种没有来由的自信,认为自我应该是高贵的杰出的标准制定者,这种盲目自信几乎不可避免的伴随着躁动与戾气,又兼印度本就冲突众多如厝火积薪,种姓冲突、父权与女权冲突、党派冲突、宗教冲突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流血事件,让整个国家处于一种虚热的状态中。太阳依旧耀眼,星辰触手可及,可有几个人真能圆梦?原来今天的印度,是这样的啊
09-15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