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每天都在睡觉
    无法习惯民族志的写法,事无巨细,看完直接打消人类学民族学的热情。从十七章巫术与库拉之后彻底失去耐心,泛泛略读,勉强啃完。对独木舟还有库拉流转部分写得很详细,然而最喜欢的是巫术部分,建立在生活之上的神秘主义体系很有意思,阐释得也很好。最后一章谈库拉的意义,一是祛土著人偏见之魅;二是从他们的视角文化去看世界,会发现原先的世界边界被打破,文化的独立性与人的包容性有更深的理解。用他们的眼睛去看。06-08
  • KREJERK
    在一个环境封闭,靠土地收成或者其他方式只能得到容易腐败溃散的生产产品的社会体里,缺乏新需求的人们不得不依赖另外一种只具有象征意味的交易,通过反复进行这种交易来固化成果的过程,相当于是在把产能烧制炼就成为能够傍身的信誉和名望,而这一点其实还挺web303-22
  • 东侧门夹一切
    好翻译。今晚的课终于能有一点怎么读马林的感觉了…不过下周就要开始新的书了。这一次读马林,感觉之前的他那靶子式形象坍塌了一些,原来他的笔下有那么多的“我”、“我”、“我”。那么美那么genuine。(梁老师翻译记大过) 还有他的语言真的很好,虽然这已经成为一个术语出现了那么多遍,但我这次读他自己写下的东西才确实觉得:“噢,什么叫‘马的诗学’。”自己给了自己很多信心,就在这些以为能触碰到死人的时刻。以及,我很认同这仍然是学科外的人需要读的第一本民族志,借短评语,以“惊人的耐力”捕捉和拼接细节,在它面前,中产孩子们所有浮躁而时尚的幻想都像浮沫般被撇去,读不下去,就别再做“tinder人类学”。03-20
  • 长青藤
    算是民族志早期开山之作,将大量事实和材料放到一个研究系统中分析和深化,最后一章非常有感染力。03-19
  • ミドリの空
    0428-0601在无数杯咖啡的陪伴下读完了这本著作…也是我的第一部民族志阅读。全篇的叙述重点有些散乱,但信息点与逻辑是完整丰满的。马氏在最后对人类学/民族学敲响警钟:我们的时间不多,我们需要对世界观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更加包容。此时此刻的我们还能挽救吗?我越读越感到悲哀。06-02
  • 迎风布阵
    “在对土著人的研究中,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对事物的态度、他的思想、他借以呼吸和借以生活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每个人类文化都赋予其成员一种确定的世界观和一种明确的生活热情。当我在人类历史中徜徉、在地球表面上漫步时,一直最让我着迷、让我真正地想去深入其他文化、理解其生活类型的,正是这种从各种不同文化的独特视角去观察生命和世界的可能性。”01-29
  • 默鸣
    奠基科学民族志,开辟人类学新路径03-07
  • 小馅偶偶
    羡慕最终章结束语的口吻,我没有办法说出这种话因为我彻底地认同以至于表达欲消失。不过我仍然惊于马林诺夫斯基可以不加掩饰地认为他们是原始人的同时写出这本书。02-08
  • 单衫杏子红
    大致翻阅,很典范的民族志01-18
  • 光涪
    我更感兴趣,或者说更疑惑的是:特罗布里恩群岛及周边地区范围并不大(海域或许很大,但人口很少,书中好像有提到,其中面积较大的博约瓦岛也不过一万多居民),有着相近的文化与语言,交往也算频繁,为什么却产生了如此悬殊的分化?为什么有的岛上的土著吃人,有的不吃?为什么同一个岛上有的村落参与库拉,且把库拉看得很重要;有的村落却完全不参加?可惜书中没有给出原因,甚至没有尝试解释。05-19
  • annie
    “民族志或人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不应回避人的内心深处,不应回避人的本能和情感生活。”08-14
  • 也就看个研究方法。再次确证我对这些莫名其妙的鬼地方的“民族志”毫无兴趣,除了东亚诸民族和几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07-24
  • 重较
    仿佛亲历这群人的生活与风俗,画面感极强。无论什么人群,什么种族,最开始总是母系社会的样式,总是能把人群划分出三六九等,也许这便是动物特性吧。02-02
  • 苍崎青子
    这本书在图书馆几年了居然没有一点的阅读痕迹,什么意思呢。01-12
  • 蠙衣生
    极其优雅引人入胜的民族志,理论关照恰到好处丝毫不突兀11-04
  • 知更鸟
    对一个并不很算是重点的地方印象深刻,“一旦你让生活对一个人变得毫无魅力,无论这个人是野蛮人还是文明人,就是切断了他获得活力的根脉。”请我们现在进行反思。07-11
  • 飘渺
    新版貌似厚了不少……看久了怀疑自己也是原始人……10-19
  • 从无知到无知
    大二 代启福老师 田野考察最后一段感触颇深 苏格拉底式的终极智慧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