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励志成功
摆脱共情
举报
书名
摆脱共情
作者
保罗·布卢姆
格式
EPUB,MOBI,AZW3
评分
7
ISBN书号
9787213093531
出版年
2019-12-5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页数
240
定价
79.9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心理
思维
哲学
豆瓣评论
胖子
在西方的语境下,这是一本好书。
03-11
Yee
不要过分情绪共情,并且要注意保持理性,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写了一本书。书名要有点噱头可以理解啦但是论述也一塌糊涂。。。
03-01
我有一颗糖
镜像神经元与共情的元认知第一步:希望看到别人打哈欠的时候,能忍住不打哈欠
03-29
大风刮走大风天
20210406感觉讲了很多废话很重复,但是有个观点很同意: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行为出于习惯、理性思考和道德,而不是共情。对我自己来说更多是理性吧。
04-06
Matrimandir
摆脱虚伪的共情,自私的共情是对的。可内容东拼西凑一塌糊涂,书名滥用概念,确实起到了吸引眼球,营销的效果。千万别付费买实体,多一本垃圾。
05-10
菠菜
那么啰嗦那么水,你的良心不会痛么= =
03-24
今天不想吃什么
分为什么这么低?看了几个评论觉得论述太烂?作者“显而易见”的观点并不是伸手可及或者仅凭个人主观想法就能推导出的,不从定义来由具体关系来论述,难道从天而降吗?这本书有很多观点都是我近几年深有感触的,也确实被共情困扰过,其实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但如何达到目标怎样才是最效率的方式是探讨的关键,如何走这一步步,由于问题都是复杂、多维并且环环紧扣的,需要谨慎、多角度、多学科的思考与衡量。但大家还是倾向于对具体问题具体步骤的忽视,反复强调一些高度概括的口号,是很难走到目标那的,我近几年的实践方法是,去形容词化,少用形容词以及结果导向(当然有很多内在的衡量标准,就不展开了)。
03-28
每天扶摇9厘米
在2020春节这个特殊时期,看了几眼这本书,主要想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共情之中浪费个人精力,集中在行动上
02-13
江南草
前面感觉一般,但最后提出的自我控制能力测试感觉很重要!因为这个世界选择太多了,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可能已经超过了智力……
03-23
大脸
共情是一种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作者开宗明义地认为没有这种能力会更好,因而有了书名中的“摆脱”二字。耸人听闻!细读之后会发觉作者是在玩文字游戏,他并不是否定共情的“全部”,只是提示读者意识到共情因为夹带了人们的感觉和经验等主观因素,会将强烈的情绪变成个人化的投射,聚焦到孤立的事件或者个体之上,从而遗漏或疏忽了对整体的把握,这种短视或者聚光灯效应将会带来失控,如果发生在政策制定者或是决策者身上,负面效果将进一步被放大。但若处理得当,用理性思考代替情绪判断,审慎对待媒体宣传,共情也能有积极的作用。考虑到共情没法量化,也不能准确测度,作者还是退了一步,回到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的立场,让人大呼上当,说好的摆脱呢?最后,作者文笔实在一般,琐碎啰嗦,文本中还透露些许自大,不喜。
03-07
德川家狸嘻嘻嘻
总结下来:共情不是万能的,共情和任何情感工具一样,是可以被利用的;共情往往会影响人的判断力,使人做出不符合功利主义的理性判断;最重要的是,共情是收道德影响的,也就是说,共情的对象是可以受环境影响,故而可以被训练的。作者在反对共情时,其实反对的是在不明缘由的情况下,讲道德判断作为理性判断的做法,而非共情本身,正如书中所说“当政治讨论共情时,讨论的不是该不该共情,而是应该对谁共情”;被共情的对象往往是有更多共同点的人;所以在反驳《恶的科学》时,其实两个作者讨论的完全是两个维度,参考一下“被讨厌的勇气”的话,这本书其实讲的就是“不共情的缘由”。另外,书里写了很多奥巴马利用民众共情的例子,可惜写书的时候总统还不是川普…
04-26
修道士冬寂
买了英文版还没来得及看就出中文版了…善良的心理学基础是共情,正义的心理学基础是厌恶,所谓的道德感不过是极为基础的神经回路的产物罢了。这种本能反应会将人引入歧途,只有更高级的理性调控才能将其升华为真正的道德。正如康德所言,人以自身的直觉去触及崇高。
12-27
小宝宝林酱
书名完全是个噱头……书写得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是个在日常生活中是个碰到问题就会好好想想的人,那书中所写你早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如果不是,那看这个书除了被洗脑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意义。共情和保持理性思考之间没有那么大的冲突,找到平衡点就好,人总不可能光凭其中一方就做出决策的。总之,#完全不值得买#
02-17
罐装c
全书最重要的只有一句话…“我反对的是情绪共情,不是认知共情”
02-20
李静凡
共情可能不重要,慈悲就行,情绪不重要,情绪稳定就行
01-31
骑着扫帚飞
观点不错,但是表达和论述上有欠缺
01-19
狗撸撸
对功利主义者来说共情没卵用是常识,但认为共情是个坏东西就很新鲜了,我一开始以为标题只是噱头,内容不外乎是说理性比共情对道德行动更重要,但作者还真的在努力证明共情基本只有负面作用。翻译问题: Shelly Kagan是男的,后果主义译为效果论不知道出于什么考量,绝对会使人误解后果主义的本意。
01-07
w
读过评论:被标题吸引过来作者从一个过于狭窄的视角去说明人类行为这个广泛的主题中间不得不引入情绪,理性等等没有看到一针见血的观点。想读评论:感谢作者,感谢这本书的出现。(共情能力太强的人需要读这本书中和一下酸碱性。。
02-08
吴斯末
里面有点知识,不是很水的书。但作者似乎有点在玩“文字游戏”,他把共情分为“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然后反对了“情绪共情”,但是支持了“认知共情”。共情真的能够这样一分为二吗,我觉得未必。作者所说的“摆脱共情”,其实是指理智比情绪重要。
02-03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