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简不易
    很久没看到如此让人感动的科学家自传了,记得上一次还是看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的自传《绝非偶然》。坎德尔的经历更丰富,他对科研的热爱,对犹太身份的情感,对自我经历的剖析,这些都是自传才有的魅力。此外他对科学史的梳理和思考非常清晰,绝对值得五星推荐。感谢坎德尔,感谢译者“咱说”。08-18
  • 不愧是神经科学圣经的编者,去掉生平部分本书完全是极好的神经科学特别是记忆科学的导论。在我心目中导论书不仅是介绍学科原理成果,很重要的还有把学科的复杂关系教授与人,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作者在介绍神经科学的发展中用到了遗传学、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精神分析学、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理学、解剖学、新心智生物学、格式塔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神经病学、生物物理学、动物学、动物行为学太多大小学科。作者的神妙还在于还原论式的科学观,从分子生物学层次慢慢深化理解到最复杂的人类行为。此外关心哲学问题也是我钦佩的,康德的先验观点还有洛克的白板说是如何在大脑的生理现象中共存呢,很多哲学问题是数学、生物学或者物理学问题了,科学的细化都是对人类和世界的祛魅。03-09
  • danyboy
    去年年底看到各大榜单火爆推荐,当时还没开始看,这段时间陆续啃完,确实是很不错的一本书,有点像爱德华威尔逊的《大自然的猎人》。是个人的回忆录、所从事的神经科学的自我历程,以及这门学科的发展史的三者合一。书之所以打动人,主要是因为作者个人关于童年被纳粹迫害的“记忆”,与他所研究的人类的记忆何以可能和发生,两者很完美的融合了。所以,不论是对奥地利犹太人历史感兴趣的人,还是想从科学家的研究心路历程中有所体悟的青年学者,抑或对神经科学感兴趣的科普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教益。而我,一个文科生,看完后记得最清楚的反而是作者引用的写《欲望号街车》的田纳西威廉斯的一段话:除了那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的每一个此刻,人生都是记忆。人生除了每一个逝去的瞬间,实际上都是记忆。05-11
  • DrugCooker
    慢慢悠悠地看了一个月,深入浅出的神经学发展历程和个人传记。书名是双关的,既是研究记忆机制的科研经历,也是回顾自己人生的历程。真正的科学家是有良知无国界的,哪里有自由追随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哪里就是自己的国度。11-07
  • 维舟
    4.5星。集生活自传与心智科学研究历程于一身,作者晚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但早年读的却是哈佛的历史与文学专业,难怪文理兼通,对自己早年生活的记忆又触发了对神经科学中记忆存储机制的研究,使这门科学也展现出很深的人本关怀。对书中的科学知识,我无从置喙,不过明显感觉到他作为奥地利犹太人,对故国乃至欧洲文化既怀念又批判的强烈意识(包括欧洲科学界的等级感),美国对他而言真是个新世界,可说高度认同,或许他早年的生涯使得他可以把原先的记忆予以客体化研究,但新生活却不是已过去的“记忆”,也难客体化对待。p.s.原文书名意带双关,这一层意味中文很难表达,现在的译名想必也是再三斟酌的结果。06-02
  • Ameeeee
    很丰富也很全面 非常清晰地梳理了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突触部分的解释让我混乱的高中生物知识一下子被清晰地串联起来)作者的经历大概算得上是科研的理想状态了吧 被好奇心驱动进行探索并真的得到了一些答案 研究结果不仅有益于他人还能使自己获得相应的回报 人的一生能这样度过近乎完美了 与此同时我也再一次感受到政治无处不在的巨大影响力09-05
  • 本质鳖屎eznf
    想要真正把这本书读透,起码要花上一整年的时间,一章一章慢慢看,并佐以海量的背景资料结合来研究。我由衷佩服的一点,是作者其实将大量专业高深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用极其简单易懂的方式描述了出来,所以只要注意力集中(要求很高,周围有干扰的话就不行了,本书里面已经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完全没有知识背景的普通读者,也能了解其中的科学奥秘。看到后面长长的文献整理和术语表,在感叹作者的严谨之余,也非常感谢译者的专业,这本书的翻译简直是喜马拉雅级别的难,能以如此高质量完成翻译,本身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壮举。这本书值得珍藏。09-16
  • 后浪
    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伟大科学家的研究路径、问题意识与情志襟怀,同时这也是一部二十世纪神经科学发展史,展现了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08-07
  • 点线
    LibGen可搜索到原作,有能力的还是读原作吧 @2020-06-25 12:03:4606-25
  • 大胖猫脖子短
    我水平有限,仅我个人而言,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原作者以及译者的文笔都很好。如果不喜欢译者,那就不要理会好了,我不建议因为译者的个人观点来诋毁他的作品。这和网暴没什么区别。倒不是为译者说好话,我大约微博关注了译者很久,是看到了译者在这本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06-25
  • zhenmafan
    有写译本捉虫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682923/ 06-25
  • 裴多菲冷死,
    Kindle版本两天读完。翻译非常给力。08-13
  • 苏格
    建议此书更换译者重新出版。06-24
  • 私享史
    译者每每发表与本书无关的任何言论引发反感,就会遭致恶意差评。本书翻译质量留待读者明鉴,我的态度是有错即改,感谢恶评者帮我精进。一般读者可以从本书汲取的五个科普要点是:1.记忆的生物学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改善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2.一切心理现象必有生理基础,身心二元论没有立足之地。3.即便在基因层面,先天后天影响也是交互的,基因决定论基本站不住脚。4.进化是保守的,人类没啥特别之处,常跟动物共享生物学机制。5.科学知识演进的常态是理论竞争和不断试错,实证和可证伪性很重要。在此之上,我还是要反复强调,这不止是一本科普向的科学家传记。全书饱含着身为一流知识精英的传主对历史、政治、权威的批判和反思。科学、科普和科学家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我希望读者从这本书里不仅读到科学素养,更读到人文关怀。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