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举报
书名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作者
皮埃尔·克拉斯特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208169517
出版年
2021-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
448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美洲
印第安
豆瓣评论
重尔.张望
我突然想象,假如瓜亚基印第安人仍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他们将会如何看待今日来自自然这种疯狂的复仇,他们一定会有基于他们认知的一种独特的解决方式。会通过一系列虔诚的仪式来重新补缀,缝合,尝试修复这种遭到破坏的秩序,让一切重新有机运转起来,再次恢复生命力。当然,这种想象浪漫而不切实际,甚至这种仪式本身都显得荒诞。即便如此,我们仍能从中学习到的一点是,人作为大自然中生物之一种,需要永远保持谦卑与敬畏,认识到生命的限度。人终究无法与自然抗衡。而征服,狂妄,超出需求的过剩的欲望,几乎从来都是导向失序与毁灭的开始。
04-04
绿水高山
这本书从一个印第安孩子的诞生开始,非常有故事性和画面感,这样的写作风格也贯穿了全书,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毫无晦涩感。作者与他的田野对象在书里主客交融,一方面能细致地感受到瓜亚基印第安人怎么生活以及为何如此生活,另一方面也能观察到一个人类学家是怎么在进行他的田野。作者抽丝剥茧地还原了那些现象背后的缘由,也展示了他探究的耐心与细腻,那种对不带偏见的深层理解的追求。
04-06
赫恩曼尼
一字一句读完,不敢相信自己居然从南美洲一个原始部落的民族志当中,找到了久违的秩序感和安定感。这种感受,源自于我们久被剥夺的自由本性、万物皆有灵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一个原始社会在权力面前做出的选择。它让人不得不感慨:人类本能和常识的界限之宽广,傲慢的所谓文明社会架起的藩篱之牢固,以及现代社会是如何一点点侵蚀和摧毁人内心的秩序的。克拉斯特真是了不起,不带评判地记录下这份虔诚和敬意,留下了一面现代文明和极致权力的“照妖镜”。
05-24
安提戈涅
本书中,克拉斯特提到一个细节,他把镜子给瓜亚基人看,他们会几个小时地捧着镜子自我端详,他又指着《忧郁的热带》的封面照让瓜亚基人看,观看者觉得封面上的南比克瓦拉人就是自己——这个细节很有趣,它指向了一种“自我理解”与“自我指涉”,对于瓜亚基人来说,自我是自足的,不需要像谁,只需要“是自己”,对于本书来说也是一样,《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不需要跟在《忧郁的热带》身后,作者以对印第安部落族群分崩离析前夜的最后一瞥成就了自己的书写。白人的身影不仅伴随着枪炮,也潜入了木薯与逃离成人仪式的少女身上,从一开始,读者就需要接受一场无声屠杀的必然降临。对吃人习俗的解释,其实非常逻各斯中心主义,克拉斯特预设了一个超验的原因,也终于满意地从老奶奶嘴里撬了出来,但阐释往往碾平了个体本能的动因:如果就是馋肉而已呢?
12-08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即将消亡的瓜亚基人,法国人类学家皮埃尔·克拉斯特在巴拉圭形形色色的印第安部落中进行了多年田野调查,他以精巧的叙事结构、余韵悠长的场景描写以及对瓜亚基人习俗的剖析,写出了《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这是一本少有的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民族志。本书通过了解瓜亚基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反衬出文明世界所带来的杀戮、奴役和疾病,让我们重新反思现代文明的权力结构,以及对文明与野蛮二元对立的重新思考。
12-27
Jor
满分!借由一声嚎哭、一道纹路来探寻族群的历史和对生命的态度,恰似管中窥豹(非贬义),毕竟他们先祖的游魂可能就披着美洲豹的皮毛。这种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让我不禁也想尝试探寻自己的文化根源。
04-11
黄西蒙
如今的瓜亚基人已经只有千人左右,他们生活在巴拉圭山区,十分神秘。想了解印第安游牧民族的闭塞蛮荒生活的话,可以看这本书,甚至还有食人的故事,十分原生态的描写。
10-05
Ashen
今年最爱的一本书。这本来应该是一本充满悲伤的书,无论是面对消亡的瓜亚基人,还是面对英年早逝的作者,都值得大哭一场,可却从书中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似乎有点难以解释。也许是被作者智识充沛且富有良知的灵魂照暖了心,也许是对荒唐的世事彻底悲观而获得的轻松,也许是单纯为能读到这么好的书而高兴。都无所谓了,能小小参与到克拉斯特的胜利当中已是万分荣幸。
10-20
文景
比肩《忧郁的热带》,击败时间的民族志书写。师从法国国宝级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美国当代小说大师保罗·奥斯特翻译本书英文版并作序推荐。
10-08
:blobcatangry:
精彩的人类学写作,书本身就很好看了,翻译也超级好!装帧是难得让人喜爱的那种精装本,非常值得购买!
10-07
看不见的城市
de profundis。非常有趣的民族志,但同时也是一个行将消失的部族挽歌。好奇作者如果能活到斯特劳斯的寿数会做出何种研究……
10-08
湮没人群
哀而不伤吧,悲悯的度恰恰好。不管皮埃尔·克拉斯特是不是孤证不立或预设读者面向法国人,瓜亚基这个群体确确实实处在名为保护实为圈禁之中且不可避免走向消逝,而当他们真正逝去之后,若没有这份证言,很难想象不会有更多的污名偏见或盖棺定论称他们为野蛮蒙昧的食人族,罔顾其文化内部的自洽。——不一定能跟什么时事热点结合(《什么也别说》就是那种内心要大声疾呼都来读的),暗自芬芳型的好书
10-09
李戚
看得津津有味,你让我说什么大道理我说不出来,但是真的好有趣啊。
09-28
malingcat
果然是一部让人击节的人类学杰作,使用前现代的平实语言,展示了一个“野蛮”部落的“文化”,印证蒙田说的没错:“我们在各方面都比他们更加野蛮”。人类学家带着纸、笔、小刀和糖果(用作礼物)接近濒临消失的部落,但不是每一个这样装备、如此行事的人类学家都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比肩《忧郁的热带》不算过誉。在现代人的观念框架下,瓜亚基印第安人部落是无知、迷信、冷漠和野蛮的,他们会杀婴、杀老人、杀仇人,特别是仪式性食人,但是他们拥有一套语言、禁忌、教育、狩猎与分享的逻辑,只有在人类学视野下,才显示出“反国家的社会”这另类模式。第六章“杀戮”中,因复仇杀死小女孩的男人、被小女孩的母亲接纳为“教子”,同时这个男人“内心深处的块垒如此沉重、挡住了语词的去路”,只能用风笛唱出心中的苦痛——看到这里,想哭。
10-05
B
一次潜入密林的人类学旅程,除了直呼笼统的奇妙,许多笃定的形容词失去了功效:在这里,诅咒是最好的祝福,杀戮包含着温柔,生与死之间的界限粘稠,人肉很甜的野蛮和否认食人的羞耻并存不悖。相比《忧郁的热带》节奏更快,(不准确地说)头三章写部落神话如游戏新手指引,写暴力史如昆汀式猎杀与反杀,写社会关系如动物农场般政治惊悚,却总适当地在幼虫、口哨和仪式前停留,像列维-斯特劳斯嗅闻水仙花,探究“其香味所隐藏的学问”。年度最值得入手的实体书,封面刻着失落的语言,亦是一面鲜活的石碑,指引读者读懂书中的密文。它是瓜亚基人的编年史,也是他们的灵魂,Ianve,希望你把它举起,upi,如同举起一个新生儿,kromi。最后,想对译者和编辑说,这本难度很高,你们做到了。
10-01
野次馬
想了想全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除了最初极其陌生、后来却不知不觉逐渐熟稔的瓜亚基语,除了每章余韵悠长的空镜,除了克拉斯特漂亮的结构主义拆解(德勒兹所谓「合流与分流」),除了奥斯特译序中那个令人泪下的故事,印象最深的,还要数瓜亚基人说话时特有的口吻。是一种很难形容的语气,满怀天真与对自身的笃信(前者想来又是我作为自诩文明的现代人的偏颇之见),不论是那句咒语般的「我们知道,事情就是这样…」,还是当克拉斯特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瓜亚基人时,对面发出的爆笑:「你是瓜亚基人?你?」,还是克拉斯特问某位瓜亚基人认不认识《忧郁的热带》封面上的南比克瓦拉人时,那个大大的笑容和那句自信满满的「Go rö cho! 是我呀!」……我竟然也奇怪地感到一丝慰藉:多亏了克拉斯特,这个坦然走向死亡的部落曾这样鲜活地存在过……
10-1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