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学习教育
废墟的故事
举报
书名
废墟的故事
作者
巫鸿
格式
MOBI,AZW3,EPUB
评分
8.6
ISBN书号
9787208108554
出版年
2012-10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
308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建筑
豆瓣评论
happyboss
可学,引入概念研究的模范,尤其材料处理。
01-04
PEGGY GU
贯通东西、勾连古今,如此天马行空,却又自圆其说。读之,快意连连。
04-21
silence
废墟,伤于废,感慨于墟。穿过重重历史和记忆,亦不能对真像了然于心。
03-12
重逡
看了第一部分。怎么讲,我一直觉得中国人挺虚无的。西方废墟如帕特农神庙如罗马斗兽场,都是静穆恢宏的遗迹,而中国的废墟是消失的废墟,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繁华转眼空。当然和建筑材料有关,但一个文明的物质基础会影响文明的意识。“他们知道如何体面地屈服于历史的不幸”,发展出了一种含混而温情的庸俗虚无主义:都不容易。
06-14
书白
第一章跟《时空中的美术》部分章节重复,但用“废墟”贯穿全书,理论上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01-01
NULLAND
颓丧的诗和生活同样是在表现一种废墟的美学。
08-22
德令哈
纪念碑的意义早已溢出自身,而和每个观看者的文化记忆相连。
04-16
郁则
和几位朋友都讨论过。视野非常新奇,但是如果熟悉海外研究的话,也就觉得这是一种写作套路,甚至是程式。“废墟”被扩宽为一个外延相当广阔的概念,类似于“纪念碑性”,几乎被当做一种标签,贴向所有似是而非的对象。当读者反过来质问什么事物不是“废墟”时,只能陷入一种茫然的境地。巫鸿很巧妙的只用几个特例做了解说,让人以为余韵悠长,后续研究空间巨大,其实不过是猎奇取巧的手段,省却自己很多麻烦。本来应该是演绎,却弄成了极不完整的归纳,这都不是“六经注我”,姑且算是文学性的畅想,甚至是有些制造学术的设计,带点“工业美感”。
12-21
林雨飞
融贯古今中外的一本写“废墟”的专著。架构精妙,内容详实厚重,语言又是难得的通俗易懂,真可谓是大家的书。写博士论文的童鞋都应该学习一下如何架构行文。这本书也解决了我为什么要去看古迹,尤其是去看人少的破败的古迹的原因:怀古之情因此必然为历史的残迹及其磨灭所激发,它的性格特征包括内省的目光、时间的断裂,以及消逝和记忆。#No. 065#
08-19
龙之芥
在场与缺席的对话,有冲击性,与时空中的美术部分重复。
12-15
Freesia
很有诚意,也很有启发性。以“废墟”贯穿古今,贯穿中西,贯穿电影、新闻、图像。就像“互联网+”的概念一样(因为最近在开互联网大会so……),这是“废墟+”,废墟延伸出了很多东西,好厉害
12-16
Stc
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是看一本书看到最后一页都还很希望这不是结尾的书,写得太好了,思想细腻,假设新颖,论述清晰。以前看中国的学者写的东西都很容易觉得迂腐和死板,这书感觉轻轻松松就把我一直以来对废墟的疑惑都解开了,还写了很多引人入胜的例子。五颗星,不废话了。
01-31
风独
由“中国诗文中大量咏怀凭吊主题,而中国画中竟然绝少废墟画?”切入展开……
07-16
[已注销]
尽管对存在对西方语境下的“废墟”话题分析不够充分这种小问题,但对中国语境下的废墟话题的分析,实在太厉害了,呈现出令人惊讶的精确度。总体而言,后面一半没有前面一半好,可能是因为身在当代反而不能脱身吧。
01-13
野次馬
问题都是从Owen追忆那里来的,最近阅读的核心真的是nostalgia和memory。
12-16
示播列
从古说至今,跨度非常大,难得把如许庞杂的材料串在一起,但有多处难免点到为止,意兴未尽
12-03
巍巍北洋
很清晰的脉络,把废墟这个意象在中国艺术史里的演变讲得很透彻。买了巫鸿好几本书,没想到读的第一本却是从图书馆借的。译者是曾翻译过《大教堂》的肖铁,我觉得翻译得挺不错。
04-09
㺯春公子
书中以废墟为引归纳出中国美术史的三个阶段,如将废墟纳入“纪念碑性”,阐释传统审美对消逝与永恒的缅怀;近代美术中的废墟则更为具象,既受西方美学影响,同时也见证了侵入带来的毁灭与存亡;当代艺术永远是宣扬个性的舞台,多元价值观再现于废墟的瞬间;关于拓片与碑刻对比颇有深意
10-17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