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挖根海姆
    作者问题还有争议。从书的行文和结构看感觉至少是有两个人完成的。第二篇是形式主义历史,和厄利希书上篇相同,只是厄说的更具体,第三第四篇是形式主义诗学和文学史,与厄的下篇学说相近。之所以提厄利希是因为这两本书能看得出来很明显的承继关系,厄借用了很多梅德韦杰夫的观点,历史部分对形式主义的源流世界观的梳理大体也相近,厄工作做的细致些。第一编直接告诉了我们这本书的目的:他是想在批判形式主义学说的基础之上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形式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呢?书里边说了,形式主义在短短时间内涉及了文艺学诗学的几乎所有方面,是个可敬的对手。这恰恰又肯定了形式主义学派的价值。这本书尽管逻辑比较严谨,但依然有1920年代俄国文艺圈的宣言式行文体风气。01-19
  • fanneyfly
    如巴赫金所言,象征派的词语革命是与其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象征主义者看来,词语的形式价值是与神话、象形字、魔法、奥秘、妖术、上帝等特殊语境中的观念相关的。但形式主义者则试图取消词的一切意识形态性和象征意义,突出它的音响经验的物质性和具体性,“把实验语音学的这种清醒的音响作为诗歌的无意义语言向有理性的词对立起来” 。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