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草昧
    虽然是跟着工作队,观察的离真实有一定距离,但描写极为细致,可以当不错的口述史或者非虚构看08-30
  • 冲鸭
    工作队进驻后的纪录——翻身、划成分、再教育,最后我们以贫农为荣。01-13
  • 云清
    对于十里店村“土改复查”和“整党”程序和步骤可谓叙述的最为晓畅了。一般多为:工作队进村~走访贫雇农,通过个别访谈和集体开会方式发动群众~组织成立贫农团~重新划分阶级~对基层干部和党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定打击对象并对其开展诉苦斗争~局部或者全部资源再分配~整理改造村政权~工作队离村。作为国家意志在基层的直接体现,工作队上传下达,在某一时段领域发挥着调查,监督乃至决策功能,在这一高效而坚决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对群众觉悟的启发和乡村政权的重塑。08-25
  • Klauric
    非常精彩,比第一部有趣太多!此书以北方解放区1948年上半年的土改复查与整党运动为核心,详细记叙了十里店的社会生活、政治组织建设、“民主”改革、土改纠偏等事件,有大量珍贵的对话材料和图像资料。很不错!12-14
  • aoyedeshe
    这本看得没有看第一本时仔细。这次看,侧重的是土改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一些特点和新形式,比如说批评、自我批评以及揭黑等等。土改时,农村还建立起了一系列农民自治机构,如贫农团、农会和村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这些新组织和新方式,十里店完成了利益重新分配,同时也完成了思想意识的再教育。05-29
  • 智术师
    一份关于解放区的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十分精彩。03-20
  • 呆呆鹅
    2023【17】挫折、胜利和喜悦。非常生动、乐观的故事,真正的革命热情。应该是边区土改整党运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矛盾冲突也较少的情况。注意两个问题:1.妇女解放的不彻底性,一方面是男性不能真正平等对待妇女,另一方面是妇女自身也很难组织起来参与政治。2.整党过程中贫农和党之间的关系,整党归根结底是为了党自身的纯洁,而不是把权威拱手让给贫农。群众该如何自己解放自己?党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始终处于微妙的境地。05-11
  • 冢虎
    作者笔下的土改看不出惊心动魄,但实际上村里鸡飞狗跳。11-27
  • 独轮车嘟嘟嘟
    从刚开始一句话都讲不出,到后面主动要求“酝酿酝酿”(讨论),新的社会主体似乎真的在形成。可是为什么后来会变成那样呢?11-24
  • 这么近,那么远
    挺有意思。“《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是《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的续篇,记述了由《人民日报》年轻的新闻记者组成的一支共产党工作队的经历(《人民日报》的印刷厂当时就在邻村的一些窑洞里)。他们在十里店带领村民们开展两项群众运动。土改复查旨在解决一些人仍缺少土地的问题;整党工作则旨在改进十里店党支部的党风。书中记录了该工作防的苦和乐,挫折和胜利,艰辛和喜悦;也描述了男女老少村民们是如何响应这场运动的。他们中有犹豫不定的,也有满腔热情的。书中也提到了在那风云变化的1948年他们自己给十里店带来的种种变化。”07-27
  • ZZ
    太诚挚的理想主义,读的过程中其实在默默滋生悲观。。。土改里思想改造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农民和知识分子都愿意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有种集体向上的美好。斗争方式团结方式都有延续性和摸索性,但也有风险性。。。04-22
  • 提提卡
    前年还是什么时候读的1和2~05-04
  • 浮萍
    土改不仅是土地和其他物资的重新分配,还是乡村社会的再组织、基层党组织的自我教育和更新。08-11
  • 57
    两个外国人留下的中国土改纪实,笔下全是革命情感和群众语言。印象最深的几点:1、基层土改并非一场纯粹的经济运动,在去封建化的过程中,强调了对人的全面要求(家庭伦理、互助精神与道德);2、运动的设计相当接地气,平均主义的倾向在一开始就受到了注意;3、那时候党员、群众身上都放着理想主义的光辉(甚至太理想化了),要求与自我要求并重,理论辩证地联系实际。12-26
  • 巨翅
    有趣的是,这本书跟《翻身》在背景年代、历史的讲述和阐释框架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关于内战时期的解放区土改,都是站在党的立场,还都是出自外国人之手。但相比之下,《翻身》的文学性终究是要强得多,也更加流畅和有趣,这本书读起来就不那么好玩了。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