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举报
书名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作者
杨潇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532179374
出版年
2021-5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数
704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文学
纪实
豆瓣评论
下楼梯指南
项飚之前说“现代人正在逐渐失去‘附近’的概念”,我还在想,我这种经常出去散步的人应该不在这个范围内。直到看了这本书,一边看一边感慨自己作为一个本地人对这些还存在着的痕迹实在是视而不见,也就是对发生过的历史的漠不关心,更无法去谈论当下以及未来了/“与数百青年同行三千里,自觉精神上痛快与光荣”/最后一章完全升华了这本书的意义,湘黔滇旅行团的人生并没有终止在到达昆明,人生也不会因为这场壮举——甚至在当时他们本人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应该去责怪命运不公吗?可是这就是认命了啊。实在无法多说什么了,临表涕零,沉默归队。
06-26
又恐又邪
开头部分关于西南联大历史基调厚重,后部分越写越少,作者的旅行描写笔墨慢慢加重,却没有旅行文学的犀利笔锋,不输出观点,仅仅是描写场景,少了感想。
06-28
麦德
买的签名本,作者做了我一直想做还没做但将来一定会做的一件事。西南联大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代名词,关于它的阅读还将不断继续下去。
05-11
LeopoldWu
不出意外的话这是我学生生涯看的最后一本书了。最近都在看短篇小说,这本非虚构作品突然就闯进了我的阅读计划之中,也是我很久没有读过的大体量的书。整整两周,在处理学校最后的一些事情,以及怀着最后一顿的心情不停和朋友们吃饭的过程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学生时代确实是最美好的时光,无论是书中的八十年前的联大学生,还是现在的八十年后的我。虽然也有外界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总是天真烂漫有着大把可以挥洒的时间。但是生活永远是在路上的,前方有着无限的可能。去感受生活吧,去享受汗水吧!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
06-14
李伟长
在《收获长篇小说2021春卷》看过节选的十万字,已然被打动。而今读过四十多万字全书,被打动的感受越发清晰。重走的意义,既是复述历史,还是结构今昔两重时间的努力,一个人去寻找数百人当年的脚步空音,去接续当年热切又悲怆的呼吸。这部书的开创性,不止于重新叙述了西南联大,还真正拓展了重走作为一种写作的边界,当下被作者带进了历史。
05-25
黑
作者杨潇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当下所见和1938年联大师生沿途见闻,用蒙太奇的方式隔空汇聚。本该是本历史书,写成一本近七百页的游记,太不幸了,怕要成游记写作天花板,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书店游记柜那些记流水账的、拍照打卡的、装模作样感时伤世的,没一个能打
05-23
阿飞
读的是《收获》春季卷的节选版本。重走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要重读、重述,重新审视当年的风景和现在的风景。
04-23
prophecccy
没有跳过一页的那种“读过”。 闻家 沈家 袁家 赵家 查家 梁林那一大家子 还有好多当时还没成家的半大孩子 你都不知道该哭谁你都不知道该怨谁 那是个配不上这么多这样好的人却长得没边儿没沿儿的时代。 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临大湘黔滇的尾声一章不是联大 而是临大人的尾声 退一万步哪怕你没能追随全程 也不要错过尾声。 长歌当哭 掩卷回想如果这本书可以有另一个副标题的话 转念 这恐怕不符合他的写作风格或者说个人性情 疏离 避免一切人情上的洪涝 我以为这是他主动持守的孤独 或者说自由。 佩服杨潇。
05-28
往来山人
看的时候自己刚刚完成五天一百公里的西咸徒步,我的那次徒步并没有这么多的历史准备与交流,但沿途总是会有许多小惊喜,不管是人还是历史还是风景。阅读的过程深有体会,徒步感受的相似,与他人交流的畅快,有意无意与历史触合的回荡。感谢作者给我们呈现一场别样的旅途,一段尘封的历史。题外话:这本书没有序言就更好了,序言充满了“发明男性气概”的努力,什么“男孩们成为男人们的路”,特意强调“所有女性”都是坐车坐船,但是作者并没有这样的意思,这也不是这场徒步之旅的意义所在。借用文中引用的路过桃源所见的对联:巾帼从军绝不逊男,裙钗出塞定能安国。
05-17
郑核桃
尽管这是一趟旁人难以复刻、也少有机会身临其境的长途旅行,但我想《重走》已证明,它不仅会吸引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者等,也注定会吸引更多元的盟友,比如酷爱徒步的人、在阴晴变化中不断开启关闭自己的人、会为一只落水流浪猫获救而眼角湿润的人、从不会急着挂别人电话的人,以及需要从漫长的挫折中重振精神的人……等等等等。它对大家发出的邀请里,有着太丰富的含蓄情感。
05-19
#ArtfulDodger#
本科时读过易杜强的书之后有段时间一直回避读任何重访联大的叙事,那时候民国还热,很多重访故事和联大无关,只关乎一种态度。这学期一直在写燕卜荪在中国教学经历的论文,写到最后发现自己想证明的只是他其实什么都没真正留下。一次失败的文化交流,二十世纪最不缺的故事。论文实在卡得写不动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想着看看别人勾勒的联大图景,结果这一周上下班路上和晚上有空的时候都在读。杨潇是裁剪史料的好手,不过裁剪史料真正的大手还是八十年的岁月。重走就意味着用过去和现在的双重视野窥探历史的现在形态,最简单的日常细节都会在这样的双重视野中变得复杂,连发炎的脚趾都能找到八十年前的对应物。八十年前的湘黔滇旅行团走完这条路校正了自己和山河的关系,至少有了新的问题,八十年后的人还依旧困于这个问题,还得去找自己的答案。
06-06
57
看完有一阵子了,不断听朋友们谈论它,又冒出许多新角度,像一团呼吸的海绵。动人的一方面是杨潇打捞和展现历史和现实材料的综合能力,另一层面是在这种复杂的工作当中他始终没有失去理解的耐心和平等的感觉,后者更接近这段历史所蕴含的教益。到最后还是老生常谈的话,别想了,去做事,过去我们有幸获得共同文本,可能的话今天也试着去提供一些。
05-30
李静睿
书非常厚,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一章,赵元任女儿那段我大哭一场。
05-12
赫恩曼尼
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背着这本将近700页的书辗转从北京到重庆、成都、杭州,又回到北京,在山城的盛夏、飞机剧烈颠簸在华北平原之上,无一不长久地沉浸在复杂微妙的心绪之中。其间,我看到一个个在时代洪流之中沉浮的个人,看到绝望混乱处境之中闪着微光的人性之善,还有最打动我的骨子里的确信——确信行走固有其意义,确信这个民族和社会是往好里去的,确信国家危机万伏之际也要踏实为学,确信对于躲不掉的命运就要站起身去承接。同时我也看到无可奈何的湮没——战争对青年时代的湮没、政治运动对历史遗迹的湮没、追求富强对生而贫穷的人的湮没、娱乐至死及所鼓吹的欲望对志气的湮没、土崩瓦解的传统对诗意的湮没、立场对日常的湮没、进步对质朴的湮没。同样处在二三十岁的年纪,你若问,今天的青年内心真的更坚韧、更自由、更平和吗?我不敢回答。
07-11
Olivy
《收获》节选版。1.对林徽因艰苦岁月表示惋惜,想想当年风光,恍如隔世。但在迁徙途中,能吃猪肺治病,也是奢侈。2.对湘西、贵州路途那段的阅读感受只有艰难二字可以形容。赶尸、巫蛊这些耸人听闻的材料,作者都似乎以“新闻”的角度提到,没有挖掘,也不知道放在文章中的意图,好像只是为了吸引眼球。3.作者一直以“崇敬、神化”的视角看西南联大,这个出发点就似乎有问题。文中被推为圣人的闻一多,在沈从文《八骏图》里,其实是成天吃补肾药中年男子。4.文中提到南开男学生是最“chic”的,隐约觉得有作者夹私货,看简介果然如此。“青楼里弹琵琶”的总结十分恰当。5.最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对社畜生涯的反思和对体制局限与缝隙的思考,既走心又有力度。
05-12
Miss_Cynthia
这沮丧的一两年里少见的一次鼓舞。
04-20
西窗随笔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非虚构作品之一,是一本跨越时空的寻路中国,不同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同一条路上寻求出路,个人的路和国家的路。全书跋涉三千里,但读完后,触动我最深的三处却皆与跋涉无关。一个是沈荃之死,“唉!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干……。”一个是林徽因旅途结识的八位飞行员接连牺牲,遗物一一送往林徽因处,大恸。还有一个是拿着两毫钱,要跟着去昆明的小姑娘,又不得不转身回家。“读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除了读书,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关系始终是个问题。知识分子一定要与大众的情绪保持疏离,才能获得独立思考。但疏离一定要是在倾听、理解、关心、同情基础上的,不然的话就不是疏离而且隔离。西南联大师生的三千里路,就是从隔离到走入,理解民间疾苦,看到真正中国的过程。这也大概是本书从未偏离的一个主题。
05-24
布塔
可能是一点偏见,感觉在路上的生命冲动要大于书写本身的意义。几十万字很厚的一本书,读完却还是觉得不足够。过去那一代的学生,无法不思考生命的意义,即使随后被卷入时代洪流,这一叩问的声音依然没有湮没。而我们迷茫又自缚的当下,究竟有无回响,依然成谜
05-16
이레
30/ 读到第八章我整个人已经生出晕乎乎之感,仿佛双脚已经踩上了西进之路的泥巴。最开始觉得自己的大学有些白读了,但转念一想,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读了一点书,那么这个学也不算白读了。
05-11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