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大胃⃣麒⃣
    材料提供了不少,但是对消费文化的分析基本全都一笔带过。这种程度本身也是另一种“目录消费”吧,消费的就是各种对“规则”、“传统”、“真品”、“阶层”的幻想。08-25
  • 小宝宝林酱
    最有趣是书的前半段说日本人追寻美式潮流的时候问美国人裤子为什么短了一截,美国人:“不知道大概是缩水了吧”,而后半段美国人开始研究要怎么穿牛仔裤才能弄出好看的花纹,日本人对此:“牛仔裤就应该拿到洗衣机里去洗”。书十分轻松易读,睡前打开,一不小心就到早上六点了(扶额),但总觉得作者本可以写得更详尽深入的。书最后10%都是注释、出处和参考书籍,种草不少。另,非常想去儿岛转一转了,上次去四国的时候错过了,叹。02-22
  • twinsanne
    腰封文字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从美国到原宿,再从原宿到世界。”足见这是一本看似轻盈,实则厚重的书。男士时装这个新潮话题,比起更宏大的事件来说,更可以形象生动的说明日本文化或国家范式、实力吸纳、对垒欧美的的强大生命力。如何在全球化中形成/保全自己我风格,值得深思。07-19
  • G-fly
    第一次系统梳理了日本时尚发展的脉络,将无意识变为规则08-10
  • 安东妮
    好看的,尤其bape那章。期待我们发生同样故事的可能性为什么低?大概要怪淘宝和无数时博,乱吃太多的人无法再有刁胃口11-06
  • JOJOORC/Z
    VAN和不良两部分尤其精彩,但我至今对藤原浩高桥盾Nigo这些人的服装火这么厉害不甚理解。09-10
  • Qing
    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写时尚风格,给我了一点启发。也想起几年前看到一本书里写到说日本文化之所以受欢迎并不是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的原因,而且因为日本文化本身就是现代的,就是世界的。这本书大概可以作为一个注脚来理解。对美式风格如何进入并影响日本潮流服饰写的比较好,但是觉得后半部分写演变的过程反而有些潦草。07-29
  • 八点钟有骨气
    台版《和风洋魂》是更好的翻译,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汲取和内化真是刻骨铭心01-04
  • セシ♪
    是一本易读、轻松的二战后时尚产业日美关系输出与反向输出的故事,也是日本及全球现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在任何时代我们所接受的信息都是经过精心人为筛选的,每一代人所着也是一个社会性与个人性相互角逐后的结果。其实原文的AMETORA这个英日合成词比简体版翻译的书名要更晦涩一点,本书所探讨的范围从50~60年代的常青藤,越战时期的嬉皮士,泡沫经济时代的川保久玲一直延续到再之后的原宿风格与嘻哈风格,牛仔只是一个缩影,但无疑是日式美国风格反向输出到全球的最佳代表。07-24
  • elimu
    内容挺扎实的,有点文献综述感。把日常的一些体验串联起来了。虽然书里提到的现存的品牌店基本都去过,但是我好穷啊(尺寸也偏大)。有的有在中国生产,淘宝有原单08-24
  • 吉祥
    好cool一本书。日本50年时尚发展史,就着时装顺便触及了日本人的文化性格,和之前看的《菊与刀》奇妙契合。前两三章有些散漫,后期干货多到记不住。最后的总结篇目尤其棒,本来单纯希望看时装来着,没想到内涵深度的剖析也是有的。另及,神风敢死队的暴走服以及皮夹克配白裤子double cool.不止是这样,还粗浅的了解了一下服装业的运行销售的背景知识。作为阅读的第一本时尚书籍,非常大补了。嗝。两个有意思的短语记录:果冻色调的衣裙,糖果色的运动鞋(都有卖竟然!)08-15
  • zhuzhu
    虽然政治经济影响穿衣风格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还是因为这是来自日本的时尚史而过于津津有味了、加上过去六七年对日潮倾注了太多热爱和钱、当作粉丝向读物光在书里面看到VAN、beams、《POPEYE》、Nigo这些耳熟能详的符号本身就已经过于感动、关于它们的诞生和发展如果能拍成日剧就好了!印象比较深的是里面有讲时尚文化在日本为什么会高于一切、因为东京人无法在狭小的家内招待客人、时尚是城市消费者为了体现“优质”而所能带来的最高回报的方式、12-07
  • 恶鸟
    很不错的一本日本街头潮流史也是日本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变迁史,那些不良少年和时尚服饰的关系,要是彩图就更好了,台版书名更好,《洋風和魂》08-13
  • 于是
    看台版的时候就觉得这本挺妙的。07-31
  • 早啊晨之美
    读过日本时尚书籍里最有内容的一本08-02
  • 小呆
    最近很喜欢这种小切口的文化史读物。时装这件小事却能体现出意识形态、时代情绪以及大众审美等等,因此这本书的内涵也十分丰富,潮牌、时尚爱好者可以看到战后日本街头时尚发展史,服装品类经营者可以看出Evisu、Bape、UNIQLO等日本品牌经营之道,日本文化爱好者可以从书中窥见战后日本文化与社会。07-19
  • 大脸
    推荐。梳理了日本近代的时尚风向和源头,粗分三阶段,1940-55年代物资匮乏的殖民时代,学习和崇拜美国文化的“常春藤”的学院风,源于美国殖民时期,享乐和物资的悬殊差异,让日本人觉得一切与美国沾边的都是高级的,不论是物品还是文化习俗。70-9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富裕阶层推高了日本时尚品牌,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的“本土设计”赢得了欧洲的青睐,转而输入回日本,掀起了热潮。90年后亚文化开始发展,藤原浩、高桥盾以限量版、高价位单品的方式再一次贩卖前卫设计,虽然与日本泡沫一起衰败,但在美国市场的腾飞让日本时尚真正“输出”到美国,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英雄。时尚潮起潮落后,日本成为了二手和复古胜地,韵味无穷。说到底日本文化喜欢“规则”,更喜欢遵循之后的反叛,即“破守离”的创新思路,对细节的追求加乘了这份狂热08-19
  • petrichor
    非常详尽的一本战后日本男装史。我常常在想大家觉得常春藤风格好看是不是有一点因为它自带精英学术氛围光环(x 看到那些穿着普通衣服出门到了东京再换装的人,就感叹大家都还蛮认真地在搞时尚的。07-18
  • LY
    日本人看到身穿九分裤的耶鲁大学生时问:“短版长裤真的很流行吗?”对方带着戒心回答:“我从没想过。这裤子洗过后就缩水了。”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