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黏巴粘儿
    留白有留白的价值,每种思考都需要一个出口表达,懂的人就懂,不懂就不懂了。我就不懂。这不是破案书,这是一条故事片。02-08
  • ssasina
    感受了一把北欧的极简叙事。12-18
  • 金丝雀
    好久没看完一本书了。感觉和当下的心境有点重合。我也在迷茫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是婚姻还是一段精彩的人生,这两者真的是冲突的吗?苏珊娜不知道爱不爱老公,两个人的日常这么真实,做饭赚钱打扫卫生,男人在家里为了作家梦甚至指摘要工作的女人世俗。苏珊娜的人生没有伊斯特精彩,她不开心只能出去散步,伊斯特可以发疯大哭躲在朋友家。不知道,就无解吧。12-16
  • soong_2001_ren
    日常的碎碎念。如果生活不改变我,我就无力改变生活。怀孕女友横插进来的同住和丈夫的猝死,都是契机。前者证明是繁琐和沮丧,后者带来了人生转折新期待。故事波澜不惊,倒是收获了作者描述日常琐碎的技巧。01-06
  • Spectrum
    简单的描写还挺适合琐碎的生活12-29
  • 大水壶
    像一部平淡的文艺电影。婚姻在哪个国家都一样啊02-28
  • AdolGu
    2023.55 中图网加油包里1/4书。我读的第一本北欧文学作品,可能是带入不了女性第一视角吧,实在是没有get到这个想象的点。12-22
  • Stan辰
    文字很有力。很短但又那么恰到好处。01-05
  • 瑾颜
    和一个不知道自己爱不爱的男人一起生活的平常的无聊的日子。全篇大部分都是对话,生活中琐碎的不能琐碎的细节,一些敏感的情绪也被淹没在无聊的生活中。读完我在想,虽然我会抱怨日子无聊,但每天要做的事还挺多的,用心感受下来一天也是很充实的。但读这本书,就是会跟着苏珊娜的情绪几乎没有起伏的无趣,只一味工作,打扫卫生,工作也是为了生活,做任何事都不是自己的决定,而是被强迫的推着走,哪怕自己内心是不情愿的。只能说作者通过这本小册子描述这一点点的细小情绪集聚而成的漫长的无趣是很成功的。10-20
  • 邱小姐的梳妆台
    两个人“平静”的日常生活里直到第三个人踏足的时候才发生了诸多“不合理”和“意外”,以及开始琢磨三个人之间的平衡……习惯和舒适的确是无聊的。01-10
  • 塞德朋克
    第一次眼见如此具象如此触手可及的空虚和迷惘,读得我一边惊叹一边匿声干嚎,像看着无数根细针从空中纷披落下。篇幅不长,整本精练好读,用一种属于女作家的清醒、冷冽,甚至近乎残忍的笔触描绘了平静生活下逐渐显现出裂痕的隐忧:原来世界女性所面对的困局都如出一辙。04-01
  • 你改悔罢
    书里描述苏珊娜第三种想象的那一章很有趣,深有同感,甚至可以想象,在被一段无可救药的关系弄得精疲力尽之后,连不被约束也会开始使人疲惫不堪。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宁静却无聊的生活,以及每天必须面对无数可能性作出思考与抉择,真窒息啊。10-24
  • Shirleysays
    女作家很厉害,将平淡的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小说给北欧人提出一个思考:在衣食无忧的日常里,如何安放无聊的人生?作者硬朗的叙事风格,很北欧。02-27
  • 三周華不注
    打两星是因为自己没找到冰山。这是本极简主义小说,需要读者寻找文本表面之下的含义。小说书写无聊的日常生活,也有些突发事件,这是否是意味着在生活中一些事情是突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为了让文本更有现实感而写了进去,读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象。主人公苏珊娜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意,所以她会想象自己与男人的生活,比如说她的三个想象,此书书名也说明了。01-13
  • Hailing Huang
    所以 吉姆是在什么时候去世的呢?是苏珊娜和他又过了十几二十年平淡日子后去世的,还是伊斯特离开后的那个圣诞嘞? 戛然而止 留下想象11-22
  • 兰柯
    书评玄乎,不知所云…不如简单说,心细如发的人都是杀死无聊的高手。海勒真了不起。 05-02
  • 盐少女
    半个月前我在南京先锋书店看到一张明信片,文字的主人说,自己26岁了,终于妥协了,和一个不知道爱不爱的人在南京度过了几天,很多想要的,最终无法实现。那一刻我的心情,和读这本小说时别无二致,四月时读《分手在布达》,也几乎是一样感受:平静的一潭死水,和止不住地下坠。这些年来,慢慢学会了怎样应对狂喜和重击,但却始终无法适应日复一日绵长的疲惫。我的情绪太过稳定,可最终,来自生活的利刃从来都不是激情,而是倦怠。夏初,朋友曾对我说:“我是要过普通生活的,可你不是,总要有不一样的人为我们拓宽边界。” 但我也想知道,一直以来奉为圭臬的那句“Ordinary life dose not interest me. I seek only the high moments.”是不是也在反噬我?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