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又一
    相见恨晚,振聋发聩。09-09
  • 春明门外客
    因为度阴山的书,一度对王阳明失去兴趣,觉得有点玄乎其玄。在成都时和Z经理聊起,他说你为什么不看看原著?于是选了上海古籍这版,说实话基本是硬读不看翻译,个别地方实在不大理解的地方看看译文。前后重复的地方也不少,但是对于知行、亲民、致知,重新理解了一回。当然很多事物想想也是有其局限性在里面。那时候觉得心学太唯心,这次看完,不这么觉得了。且仿佛想起以前在哪看的说物理其实说到底也是比较唯心,那时不理解,现在似有所悟。从小做起吧,还达不到这里面的一点点要求。06-22
  • 知食分子
    原来一切时弊,早已被阳明先生看破。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皆可以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物欲横流、家族解体的快节奏时代,更需要呼唤主体性的彰显,安顿国人的精神生命。06-10
  • 秋凤梧
    对阳明心学有一些粗浅理解了,核心就是明白格物、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含义和联系。02-28
  • Qqg
    结合论语 孟子 中庸一起看 再结合金刚经 道德经 南华经一起看 就觉得好看了12-05
  • 000000
    是王阳明弟子根据他围绕“致良知”进行的谈话和书信编录的集合。“良知”是做人之根本,它是义,是非之心,善恶之心。“致良知”以至于使良知存久,良知之用不在乎揣摩人情,而是去“格物”,正本性,去私欲(私欲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某种程度的倒退)。王阳明的思想和仙,释有着根本上的不同,或许和他本人一生征战沙场有关,他主张出世而非遁世,不以厌弃外物之心致虚极,守静笃。这一学问不尽绝事物,不把心看作幻象,不渐入虚寂,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三重境界!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