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叫我妖而不孽
    应该是在读《历史的辉格解释》时知道的海登·怀特,没买《元史学》而买了这本,也多亏小黄同学而在疫情中啃完此书。确实是知识密度极大的一块难啃骨头,犹如俄军攻打马里乌波尔。全书观点,其实就是维柯那句拉丁文:verum factum est——被创造出来的即真的。难得的是海登·怀特绵密得有点繁琐论证。如果我没有读错,海登·怀特虽然强调史学和文学一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叙事而建构出来的,但他并不如后现代那些高手如利奥塔、罗兰·巴特那样完全推翻,而是想留下这叙事着眼未来的,这就沾染了历史哲学的影响,和维柯、利科如出一辙。很惊讶地看到了对诺斯罗普·弗莱的评价——可惜了《批评的剖析》是我二十年来仅有的两次看到一百页都实在读不下去的。看来这书、《元史学》以及黑格尔《历史哲学》还是不能不看了。04-08
  • 周叶
    非常精彩。无论是梳理各种不同的历史学家、学派的史学研究思路和方法,还是捍卫自己idol(hhh),文本分析写的很精彩,语言清晰而不晦涩,对于巴特文本主义的驳斥看得我一直点头。今年读完他的书。03-23
  • 五所之涂
    所有的历史都是虚构,历史是文字的书写,文字的都是虚构的,无法等同于发生过的事件。没有任何真实事件,只有构建和阐释。历史可能就是集体记忆的文字再现。“词默默地和小心谨慎地在纸张的空白处排列开来,在这个空白处,词既不能拥有声音,也不能具有对话者,在那里,词所要讲述的只是自身,词所要做的只是在自己的存在中闪烁。”意识形态主要把人变成思想上的奴隶。10-23
  • 清欢
    夹杂着其他书一起读,断断续续啃了一个月。2022年10月22日17时46分钟读完最后一页,纪念一哈。10-22
  • לאה
    可以从一个角度解释历史与真实的关系。11-15
  • 漏网之鱼怀英
    怀特的历史观可能被过誉了,总的来说没有看到太出彩的地方,相比来说柯林武德高明不少。这本书的好处是收录了不少怀特知名度不高的文章,对于做研究有参考价值05-17
  • 德雷斯罗萨
    作为思想史来读,启发极大11-05
  • 等待野蛮人
    这是一本评述性质著作,历史并非是历史学的历史,而是思想的历史,作者综合各个领域的思想,在历史层面对它们进行综合性论述。与其说一切都是叙事的,不如说一切都是叙事性的。他指出:历史不是现实,而是一种建构起来的话语,是我们的参考系,生存空间,我们的起源。10-14
  • 蓝调叙事
    阅读顺序: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卢卡奇《文学论文集》→此书《第二十章历史的和意识形态的叙事》04-12
  • Jabberwock
    那篇《现实主义表现中的文体问题:马克思与福楼拜》的观点很特别。从历史诗学的角度解读《情感教育》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二者表面上文体不同(一个是小说,一个是政论文)、叙述风格也相差悬殊,但都是成长小说的表现形式(只不过前者是关乎个人的成长,后者是这个人所属阶级的“成长”)。情节模式也是一致的:开始时个人/阶级怀有史诗般的雄心,经过一系列虚幻的成功和真实的失败,到最后为了与现实妥协而放弃理想并自嘲般地体验到其中的反讽意味。二者经历的过程也非常相似,都符合《元史学》提出的比喻模型:隐喻、转喻、提喻、反讽。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弗雷德里克·莫罗在1840-1851年的法国的人生经历和同时期资产阶级(从推崇革命到害怕革命最终妥协,拿破仑三世闹剧般地黄袍加身)的变化之间存在一种非常明显的平行关系。08-20
  • 宫城肉包子
    翻译方面感到有些混乱。全书阅读下来多学科的涉及方面的确让人感到十分详尽与连贯,在历史方面无疑展现了丰富的视角和一种特定的关怀。印象深刻的部分还有对于文学,符号学和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在学科研究下也更多地给予了一种现代生活下人类与历史之间的丰富阐释。在拓展和思辨之下,还启发了我更多。日后有时间会再重读。04-29
  • ly的读享生活
    怀特把历史叙事纳入文学理论的范畴,作为“虚构作品”的结构体系、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因此也成为研讨历史著作的切入点,进而将叙事与历史解释、叙事与文化演变、叙事与社会思潮、叙事与哲学实在等关联。同时,怀特学识丰富,论辩犀利,著作具有一种多声部复调的风格,在奥尔巴赫、海德格尔、柯林伍德、汤因比、波普尔、维柯、弗莱、利科等大家的论述中切换自如,这种独辟蹊径的视角和理论高度让人叹为观止,需要继续反复阅读。04-14
  • 桃吉诃德
    全书内容可以概括为“历史是什么”,海登·怀特详细考察和讲解了历史话语、叙事、元史学、泛文本主义、后现代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等学术要素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并做了事件与事实、历史与意识形态叙事、折中主义与历史多元论等概念区分。一方面,任何叙事本身都有其固有的虚构性,叙事远非一个中立的媒介,而是一个独特的体验和话语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历史并非一门科学或一门知识系统,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总和,既然历史包含了人类的意志,那么历史阐释就不是“重构历史”,而是“建构历史”,如此一来,历史书写就是一种有后果的实践,历史的叙事学也就成为某种特定的话语,而最终选择哪一种阐释方式依据的则是美学和道德的基础。第五、七、九、十二、二十章是全书精髓。批评一下翻译,不少语句僵硬混乱,甚至明显感到译者自己也未理解原文,扣一星。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