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学习教育
工业启蒙
反馈
书名
工业启蒙
作者
彼得·琼斯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313163691
出版年
2017-1-1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数
319
定价
CNY 58.00
装帧
平装
标签
自然科学总论
豆瓣评论
拉马克与达尔文
2009年沃兹沃斯英国经济史奖得主(由商业档案研究会BAC自1978年起颁发):关于工业革命、瓦特和博尔顿以及月光社还有宏观社会环境的一本相对通俗些的著作,可以结合书中提到的《英格兰与启蒙运动》、《雅典娜的礼物》,以及关于月光社的两本大作进行阅读。
12-28
已注销
科技发展是突然还是必然?
09-28
易烊万喜
真心一般,太中规中矩了,以至于完全没有个人风格,也没提出多少令人深思的问题与见解,更多的就是掉书袋
02-08
看书的Lee贝尔
这本书题目立的很好,也很有野心,想要尝试直接联系“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但是正文在进行论证的时候居然显得乱糟糟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翻译的问题,好多地方看着云里雾里。 从文本内容来看,我觉得作者最大的短板是对理工科知识的欠缺,没有从科学和技术内容本身讲清楚知识是怎么演变的,到底是遵循线性模型,还是别的什么规律。单从社会身份视角出发多少有点泛泛而谈。 不过有一点还是很有启发的,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科学和技术的接口可以从一些复合身份的群体出发进行研究,这一点在未来研究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
09-04
小翼>W<
此書翻譯實在一言難盡。。。。另外此書的邏輯和論證實在太奇怪了,感覺像是不停堆料上去但解釋得並不清晰。。。
12-20
Дмитрий
可见sna多少还是有用的
10-22
雪莱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我看来平平无奇:兼具工程师与科学家素养的企业家,是推动技术革命的关键群体。从工业革命以来,这种“通才”发挥作用的例子并不鲜见(能搞到项目比懂技术重要多了),甚至在当下的中国,从高校走出来有实力搭建创投平台的人依然是最紧俏的人才——而且本书作者也约略提及,重要的不仅是其素养,还有月光社之类关键的人脉网络。另外本书的写法很不讨巧,既想有理论突破,又想个案分析,导致理论上探讨不深入,个案细节又不足——我实在不觉得作者基于伯明翰这些小小的个案分析,如何做到与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新教伦理对话的,没必要。
11-10
野原新之助
这本书不太好读,我没有完全读懂。本书的核心论题是,科学如何导致工业革命。工业启蒙是Joel Mokyr提出的概念:两种“有用知识”——命题知识(关于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知识)和指令知识(可以由命题知识生成的知识)——的根本性转变导致了社会变迁,这一过程孕育了工业革命。工业启蒙即有用知识促进创造。一般谈论工业革命的时候,瓦特作为蒸汽机的发明者享有更大的知名度;而在本书中,主要资料围绕着马修·博尔顿展开:他的soho工厂,他作为核心的月光社,他所参与的书信共和国。这些资料反映了18、19世纪知识文化的发展,以及这些知识文化如何影响技术生产。相比于瓦特,博尔顿是一个思维更开放、目光更敏锐的人,对当时的许多重要技术都有贡献。
08-17
爱夏
写得太好了,比芭芭拉的美国研究强多了(必须攀比)。伯明翰在18世纪的发展轨道,对照中国江南市镇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可以明白中山小家电产业,横店影视城模式的起源诞生。
05-01
saidelizi
看了这书之后,也认同鲍莫尔对企业家的看法,所谓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在历史上存在过,但是实际上称他们为科学家+工程师或者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自然哲学家”会更准确些,企业家本身也不乏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依附权力之辈。就整体来讲企业家本身是个毫无意义的名词,附加了天朝一些学者小清新式的想象。看到第四章,极佳,完美的回答了我头脑中关于连接科学与技术的疑问,学者+制造商+工程师式的人物带来真正的创新,有天赋、具备实验思维的技工带来重要的改进;在读第一章,比西方工业化那本要好很多,magret的 pratical matters 要收英文版,本书以及magret的著作是对robert allen 一书对工业革命创新者的知识水平论断的有力反击,第五章反击韦伯和默顿,第六章对比法国革命政府的学者—政治家模式
05-24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