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YAYA
    半个世纪的书了,依然字字珠玑。只翻译拗口费解,期待更好版本。04-07
  • 今天小熊不吃糖
    不明白这本书为什么卖这么贵,作为大咖的书却搭配这样的翻译水平真的很让人遗憾…不是专业学习就不推荐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有能力读原版吧02-10
  • 莱茵河畔骑士
    一切都可以讲通了。成年后对于爱人依恋,以及之后对孩子的呵护,全部都源自于童年时期的记忆(与父母的亲昵,触摸,哺乳),而我们社会把这种记忆形成的感受称为爱。07-19
  • 不读书的老少年
    挺好读的,但是翻译有点不流畅。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每个人所处的状态与社会所处的状态综合决定了一个人。还是读理论有意思啊。03-27
  • 时常先生
    读到后半段就真的是,我认识这些字,也认识这些词,但不知道在说什么.....目前有点勉强,后面再看看08-03
  • 靳淇
    并没有特别读懂,某些章节有些晦涩,另一些涉及的内容又有些晦暗。但不得不说,埃里克森对这本书投入了大心血,既有人类学方法记录的民族志,又有心理学咨询的重要案例,还有历史文学典籍的追寻。他的理论建立在弗洛伊德(惭愧没读过他的完整著作)的很多研究假设上,也对弗的部分重要概念进行了深化和解读。我所体会到的一些重要观点在于:1.童年期非常重要;2.个人生命周期要克服不同阶段的困难和矛盾,反应形式极有可能与童年期的经历有关;3.心理学未必能够解决每个人的障碍,因为时代也在不断变迁;4.在这样的历史维度里,个体的身心平衡更有赖于自省,经历且渡过每个阶段的重大事件。虽然浅尝辄止,但我对“超我”以及我自己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下一次能够读得更透彻些。03-07
  • 多米拉噶
    人是可以被塑造和设计的。所以,命运注定也不失其依据,在思维人格处于形成时期,外驱早就把你打造成一个你连反抗和选择都没没机会的灵魂了,甚至你当时根本连正在被定型塑造的意识都不具备。大概说的过于悲观和笼统了,但其实就是那回事,待你有主观意识扭转自己,那也不逃不过潜意识对你的控制,连自己都察觉不到。如果一种延续和传承如果是积极的倒也是好事,最可怕的是劣根和人性弱点的传递播散,又是一个个暗黑系轮回。本书需要潜心再读。01-29
  • 林中鹿藏
    英文版与中文版都读过,翻译真的阻挠了理解啊。06-22
  • Yenicall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教授的第一部精神分析著作,《童年与社会》不同于经典精神分析,认为“人的能量来源于本能“,埃里克森更强调社会、文化、家庭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一个人从小到大,既是一个有机体,也是一个社会成员,人格的健全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01-29
  • 赫恩曼尼
    以有限的心理学知识,读到第三部分“人类发展的八个阶段”时就“不明觉厉”了,感受到了来自埃里克森的玄妙力量。翻译减一颗星,几乎能从中译本猜到原文的用词和语序,很多直译略显生硬,给阅读构成一定障碍。02-07
  • 老鼠儿子会打洞
    新译无论从底本选择还是翻译行文上都优于92年的旧译,当然,埃里克森的书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着边际.......01-30
  • LALABOBO
    心理学家也要具备历史观01-29
  • 向北向北
    看到封底的推荐语感动得想哭,童年遗予我们的是足以抵消一切革命运动和权利宣言的宝贵资产。童年不是那段逝去永不再来的遥远时光,它深藏在每一个社会人的生命八阶段中,是每一次成长蜕变的生命底色。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童年的色彩就是社会的色彩。另外,诗人布莱克说“儿童的游戏和老人的理智,是他们各自季节的果实”。在从童年出发前往老年的旅程中,个体要在生命周期八阶段中经历八次内在整合,无论你做得好与不好,这都是必经的道路。埃里克森展现了生命之河的全貌,让站在此时此刻回望和遥望的我有了坐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