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元白
    陈的贡献是做得早,材料比较全,但观点多可商榷,并且文辞费解。05-14
  • 六一堂
    蒐辑论文读完了,挺有意思的。07-18
  • 云吐月
    对于宋代金石学、从考古到玩古演变的分析很有趣,尤其是关注到Buddhism物质文化中的三代意象,认为是宋代女性在笃信释家背景下,成为寺庙的文物赞助人,于是把三代铜器有关的三代意象带进了释道世界中,而这三代意象又分为《三礼图》和《宣和博古图》两大系统。宋代士大夫官僚群体兴起了收藏古器物的潮流,官僚的收藏往往与其任职地域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李公麟,他收藏的古铜器最多,不知是否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后面对朱熹礼仪的研究不太感冒。03-13
  • 文可大大大
    前三章可以当做宋代金学的概要,把宋人对三代礼器的认知和态度讲的很清楚。关于《释奠仪式》的两章更重视其“溯源”,对《释奠仪式》影响的评估上至东亚文化圈,下至州府县学。实际上,宋代的礼器祭仪也深入到更下层的民间祭祀,这是本书没有详细讨论的。作者文辞既有西化的翻译腔调,又掺杂大量文言用语,读起来很新鲜很上头。11-17
  • 殊同
    从青铜器在宋代的重新兴起来论证宋代士大夫“回向三代”的努力(考古稽古玩古仿古),结论大体成立。由于对艺术史一窍不通,所以权当科普。本书是一个论文集,前两章比较切题,第四章关于朱熹的释奠礼的讨论也比较有趣,但仅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分析纹饰、样貌等和三代有类,仅讨论礼制的变化恐怕还不够,还需要将此与朱熹本身的思想联系在一起,这方面的文献梳理工作比较欠缺。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没有将汉唐时期的祭、礼器与宋代作比较,所以看不出前后的变化。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