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十目果
    休息时看的利奥塔,或许是今年读到最惊喜的一本。涉猎杂而不乱:把技术哲学、精神分析、解构主义、现象学、社会批判悉数吃进纸页析出一种深刻而轻盈的漫谈风格,如作者自称那般“不严肃”,又不属于他嘲弄的那类“假装在思考,事实上已经妥协”的思想之列。好读好玩,非常有启发。10-21
  • 沙皮狗
    每篇文章提出的问题都能反复看上好几遍,Nice!10-18
  • Apprehension
    不打算读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权当读过给四星因为利奥塔其实作为社会学家的嗅觉明显更敏锐,他不是太适合思辨,但不妨碍也有一些概念上的洞见,对第三批判乃至第一批判中感性部分话题的讨论还是有启发性,但无奈第三批判是个离不开第一批判的东西,利奥塔的工作相当于只是立场先行地去质疑一个旧康德而提出一个新康德(朗西埃在此意义上做得更好)翻译则是近年来拜徳雅一系常见的公众面向性,即好读,恍若文学散文,能迅速赢得较学究气且一知半解的旧翻译腔译本更多的关注度和同情,但实际在概念上的处理更糟(或许是法国系研究者的传统哲学功力所限),内在思路更模糊(豆友吐槽像机翻),作为哲学而非文学研究参考的价值更低下。12-27
  • tiva
    摊牌了,好几篇都没看懂,特别一谈物理我就疯了,比如《物质与时间》《言语,快照》。比较认真地读了的几篇包括《重写现代性》《崇高与先锋派》《崇高之后,美学的状态》《家与大都市》。感觉像是从反思康德出发,借现象学来试图构建他的后现代意义上的瞬间性,不可呈现性(看的我似懂非懂,还有待再看一遍orz)02-10
  • SnapeFleur
    忽略翻译的话这本书实在是很不错03-29
  • 佐为
    从这里知道了崇高感,真没想到伯克也有论崇高与美的书07-05
  • 劈头士》睁木
    已购。报告演讲等文的合集,不太能抓住主干,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发展太让我分心了。。。一方面,人道主义意义上说的人是否在以窘迫的方式变成非人?另一方面,人之“本”是否就在于人身上住着非人?02-01
  • 春和景明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都已经不是自杀,而是太阳爆炸的问题了。再也没有和谐的家园,只有不可呈现之物的原初暴力,再也没有相契合地愉悦和自由,只有崇高的阵痛和激越,在精神被悬置的世界里,思想苦苦地撑着什么呢?后现代的忧郁是无尽的黑洞……03-17
  • luminary clock
    枯了,利奥塔杀我,只能非常鄙陋地拾一些牙慧:随着技术-科学与资本主义的合谋,储存并整合信息和记忆的单子掌握了对时间的支配权(柏格森说的“空间化的时间”),“事件”成为不可能,而“事件”又联系着“崇高”,既关乎不可呈现(感受、理解、概念……)之物,也关乎那转瞬即逝的当下“发生”,因此艺术的使命就在于呈现不可呈现之物(呈现、想象的失败),在于追问此时此地的“发生”,在于抵达前形式的物质性。这也意味着“现代性”必须被重写为一个悬置了判断和认知,在自由漂浮的想象力中展开,始终保持鲜活的无限穿刺/修通过程。P.S.利奥塔的“后现代”的确是后马克思主义的(他不相信解放的实现,只相信无终结的穿刺/修通;不相信历史的回溯,因为那必然已经失落,只相信瞬刻和当下),但跟今天用烂的“后现代”没毛钱关系。01-10
  • baiya
    利奥塔研究专家盖尔·伯尔纳在本书导言的开篇写道:“自《后现代状况》发表以来,让-弗朗索瓦·利奥塔一直不无伤感地确认和解释:我们再也不能把历史诠释为人类实现自身的地方。”此书近二十年前即有过一个简体中译本,此次拜德雅所出为全新翻译,译者小燕之前还出版过译作《从文本到行动》(保罗·利科),译文可信,力荐。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