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豆友172123961
    翻译很遗憾,内容稍有杂乱,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简称的使用较为混乱,极为影响阅读体验。11-09
  • 不语
    比较失望,全书唯一激动人心的恐怕就只剩下它的标题。作者在一开头说他会从比较宏观的思想史的层面来写作本书,但是实际上,他经常深陷大量琐碎的事件和数据中,很少有发人深思的、富有逻辑性的总结和概括。翻译较糟,很多段落都都译得磕磕巴巴,使得这本本来就很冗长的书变得更加难以忍受。11-12
  • 陵祈
    事不预,后必伪,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的正是高远之见,每一项政策都没有体现出贤人君子立业做始的劳心苦思,而是将一切寄希望于运动和讲话,结果必然是形格势禁,不可促成,然而利剑悬于上,故下多对策,多自欺。总的来说,在这本书中,看看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脊梁的高远之见是启发人心的,至于本书缺点,见其他评论,不赘叙。11-25
  • 笑笑了了
    翻译的拙劣令人发指! 和原文对照,才算明白了狗屁不通的文字,完全颠倒黑白。出版社难道不把关吗?以后看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绕道走02-13
  • 没事早点睡
    2.5 图书馆借阅,上来看看评分,确认不是一个人的错觉,翻译问题有些大了,前后对应不通顺。03-29
  • 追风筝的人
    英文原本值四星,蹩脚的翻译扣一星,很多地方翻译自己一定没看懂09-25
  • Ian
    188元真的是侮辱读者智商。典型的还不错的书给你翻译烂到爆炸。本想偷懒看译文,撑了半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还是看原文好了。06-24
  • 这么近,那么远
    “在《高远之见》中,西蒙•赫弗探究了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发生的剧烈转变。从贫困和骚乱到进步与繁荣,这个国家不仅因工业革命而焕然一新,也在政治、教育、女性权益和工人阶级等领域新思潮的冲击下,不得不改头换面。政治家、慈善家、作家和思想家的卓越工作,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种转变。”05-29
  • 弗拉拉的无忧宫
    1838年至1880年英国从一个原始的、野蛮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文明的、民主的国家,经过一系列“温和的修正”,而不是暴力流血的革命。书中有点跳脱,写着写着就变成了个人的思想梳理,作为读者而言,希望在文化思想和社会层面看到更多的展开。作者对殖民和外交的忽略明显是有意为之,避开作者眼中的“大英帝国”不好的一面,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本很厚重的书。09-18
  • 陈渣渣
    和论文所需的历史背景高度契合 但实在是太过于大部头 简略而读 只看了一些相关的内容 史料很多 分析的感觉也恰当 让我突然认识到 高度繁荣发展的维多利亚时代背后 其实暗潜着诸多社会的混乱和贫穷 有钱人越来越有钱 而贫穷的人越来越被无情地压榨 但他们终究是英国人 能做到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起义改革 也能做到为了妥协各方利益而温水煮青蛙慢慢地来 这个时期对于英国来说可谓是极致辉煌也可谓是极致动乱 乱的是人们长久以来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 现代化的时代终究还是要来到 保守终究要与激进同行了…(可能是因为读的糙 其他的翻译问题没怎么看出来 但是一直把公学翻译成公立学校实在是不能忍…)01-18
  • Sunshine
    我就想问问你们译的东西自己读的通么12-18
  • 慢慢走
    内容单薄的900页资料汇编,不如写200页综述。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