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已注销]
    仪式、象征、阈限、非洲11-14
  • 佚名
    我覺得可以深入比較一下制度化的交融vs非制度化的交融,長期vs短期。制度化的短期交融「保護和激活了反結構」,更像是安全閥。另外,制度不同的社會,交融制度會有區別,存在這種顛倒的交融,並非集權社會,那集權社會的交融制度呢?除了對狂歡的研究。這本書很早了,這些問題大概後人已經做過了。10-30
  • 小荷
    特纳是象征阐释帝啊。从仪式扩展到整个社会的时候,解释模型就会变得很有限了。12-17
  • 红毛苏门打蜡
    经典而有趣。而且原文不难读。01-13
  • #Pekingcat#
    很好了,但是对于仪式中的因果关系,想的比较简单02-11
  • veeltalige
    每次读都好似以前没读过。。结构主义的东西总是贼有趣、不尽言。。可能因为俺是初学者吧,乐点低。。03-22
  • 白道冥窮
    cult association居然翻译成“秘密会社”,开玩喜呢……04-23
  • 堂吉磕碜
    社会处于一个被建构的结构化模式中,又由于地位,角色,职分构成了种种不同的小的结构(比如权力等级,财富等级等)。而结构化模式具有实用性与时效性,即不同的时代,社会结构也会不一样在社会结构发生变动的时候,会出现交融模式。(即忘掉阶级,平等和谐,比如嬉皮士运动)整个历史不断的处于结构,交融模式彼此交织的过程中,而交融模式具有自发性,具体性,及时性等特点。交融模式又可以分为自生的交融(嬉皮士运动);规范的交融(成为一种体系);空想的交融(乌托邦社会),但交融是暂时的,最终依旧会加强结构,但形成什么样的结构模式需要人们不断的互动。为什么会出现结构与交融,因为人有各种需要,就会有求于别人,即结构的生活是困难的,而交融状态下,是舒适自由的,所以不难理解为何一些仪式(地位逆转的仪式)会出现狂欢01-13
  • 七七|烂柯人bot
    最感兴趣的是双胞胎困境——“新生儿会在家庭/家族中占据一个位置,但对于双胞胎来说,数量上是两个,结构上却是一个;神秘意象上是一个,经验所见却是两个”。相信未知,所以相信神明,古人操心的事情真的很有意思。01-29
  • 南池子
    在范热内普“过渡礼仪”的三重转换(分离—中转—重入)基础上,扩展了“阈限”概念。另外,“结构”(符合日常的有序化)与“反结构”(狂欢、角色逆转、倒置)也是其最主要的理论特色。他细致地建构了仪式的象征、价值、目的、角色等四层结构,强调仪式的意义必须由这四层结构共同产生,并进一步建构了仪式象征结构本身所含有的三个层次:一个是当地人都有意识并给予解释的层次,它也可以由仪式中所用象征符号表现出来的秩序来了解;二是实际运作的层次,具有当地人不全然意识到的潜藏秩序;第三是当地人完全没有意识到的、被隐藏的秩序,这与该社群共享的基本及初期经验有关,涉及日常生活秩序。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