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twopersons
    艰难读完,蛮喜欢的。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文章很难取悦多数人吧。07-29
  • 湛泊
    三星,评论与随笔集。“自由”二字是吸引我阅读的点,作者诚然在自由的感召中肆意地表达观点,以至于文中的富有情绪和立场的“我”的存在感太强了……书中还有不少书评,在我看来,这本该是全书最华彩也最让我期待的部分,实则却最使我大失所望——“我”的存在感强到使表达一度失控,使要评论的对象存在感式微。总体而言,作者的文字功底还是不可小觑的,但却很不稳定,且有太多的内容是我无感的,比如作者大量地提及其偶像贾斯汀·比伯……可谓较为枯燥的大杂烩,读完后除了强烈的主观情绪和立场外,其他的记忆点近乎于无。10-08
  • 龙一女士
    美国青年文摘专栏作家转型公众号长文后的集子,要从否认娱乐至上开始,拔高到感受自由的价值。07-17
  • 小童
    我乐于阅读一个作家对世间一切独特的见解,但这本书里提到的太多内容可以说对中国读者很不友好。大量的,几乎只有西方社会熟悉的文化政治现象构成了作者论述的起点,但在没注释的情况下几乎不知道在说什么。如果读者没有基本认识,从未听过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或某些西方艺术家,就无从阅读。所以说对读者的认知储备要求可以说非常高。全书最值得阅读的是《遇见贾斯汀比伯》一章,非常精彩深刻,推荐所有人读,但这大概也是建立在我认识比伯的前提下04-06
  • 请勿打扰
    她写这样的书,难道说,真的有受众吗?02-05
  • Mook
    确实,史密斯对每个进入思想议程里的事件、人物及单纯某种突发奇想都具有一种——如她在前言里所自察的——意向不明、模棱两可的态度与评述立场,这或许是评论随笔应有的立场,分寸得当地加入的私密性也颇有趣味,只是这段落间关联性让位于跳跃性的行文习惯,让人读来,虽偶有佳笔,却整体只觉得是一次阅读任务的完结。03-14
  • lishu
    有关政治、种族、艺术、宗教、哲学的多方位的感受,不太了解的领域读起来比较生疏,但是读起来挺有乐趣的。种族问题的感受可以说贯穿整本书,果然是西方最敏感的话题08-01
  • 豆友131019981
    尼尔盖曼能把我不了解的东西写得多生趣盎然她就能把我本有兴趣的话题写得多一潭死水08-15
  • Gloriousfall
    有几篇不太读得动,大概是自己艺术修为缺乏的缘故。但书评有不少亮点。最后一部分,感受自由,几乎每篇都很喜欢。有那么多漂亮却不矫揉、真挚又克制的情感。只是在如今的情势下读到博尔盖塞公园,我有些难过。那种自由的公园生活,我曾在阿维尼翁山丘上的小花园感受过的东西,在今天就像盲人对色彩的回忆。05-26
  • 惡水
    “欢喜是这样一种属于人的疯狂”05-22
  • Veolata
    感受自由里面有一篇写得像毛选一的增补版,挺好。10-27
  • Incertus
    这里头的文章属于翻起来吃力不讨好的类型......07-22
  • 雅鸦湖居士
    同事杨四月编的ZS新书《感受自由》。挑着看了一些感兴趣的,如写Jay-Z的《饶舌之神建立的王朝》,写比伯的《遇见贾斯汀·比伯》,对比舞蹈与写作的《给写作者的舞蹈课》,当然,还有写“梅尔罗斯系列”的《阅读圣奥宾的一夏》,ZS评圣奥宾风格的那句“风趣如王尔德,轻巧如伍德豪斯,毒舌如伊夫林·沃”就是出自这里。07-11
  • 星尘
    非常有哲思的随笔集看书之前我以为重点在于“自由”,但其实重点似乎在“感受”被困在互联网、社交软件中的我们,逐渐失去了感受的能力。如果我们所有的联系都存在于虚拟中,那我们又该去哪里寻找真实的自我?如果我们连感受的能力都失去了,那又何谈自由?08-21
  • 丛林宜歌
    扎迪·史密斯的随笔集,有约翰·伯格式的绘画、音乐谈,也有书评、时评、大量黑肤色艺术家访谈或者评述,作为一个黑白混血中产阶级小说家,她尤其关注政治、性别、阶级等领域的伦理道德议题。她的阅读不仅仅是伍尔芙、纳博科夫和菲利普·罗斯这种盖棺定论的经典作家,也有时下流行的卡尔·奥韦·克瑙斯高、埃莱娜·费兰特等等,还有我们勒古恩。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