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电子书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知中16·西南联大的遗产
反馈
书名
知中16·西南联大的遗产
作者
罗威尔
格式
AZW3,MOBI,EPUB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08690865
出版年
2018-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页数
216
定价
CNY 59.80
装帧
平装
标签
中国
历史
文化
豆瓣评论
刑訴科代表
这几天睡前读一读,经常把自己读的老泪纵横……为西南联大的自由、所争取的自由、有自由的意识、有自由的知识分子而感到骄傲,就是这篇土地上,曾经也是不一样的。排版审校什么的,有明显的错误不能够原谅!
01-16
f.
知中这本还不错,内容排版中上水准
12-08
李霡霂
「当个人问题被置于革命的宏大语境下,个性化叙事便成了具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个人与家庭不再可能为其解困,而需要引入大量社会科学理论来成为照亮灰色生活的前行探照灯。」「任何对于单一精神简化的歌颂都剥离了人存在于当下的语境而为权力所用,因此值得警惕。」
02-14
莹小慢
整体非常普通,还出现一篇文章内重复文字,很糟糕了。
11-22
泉亭山人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07-02
沈小山
作为昆明人,我从小对西南联大十分憧憬和向往。包括小学加入少先队,也是在一二一运动四烈士的坟前宣誓的。看到这本书想都没想就掏钱买了,读完只觉得写的很糟糕,多么好的史料,到这本书里,就成了煽情甚至是滥情。
07-26
周肆
全面、扎实,《知中》的内容深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09-24
greatabel
闻一多,现在已经是悬案了,不知道将来的历史学家还能解开吗?巍巍上庠,国运所系,如果那一天中国**了,所有的大学都能变成西南联大那样真正”为教育为国家为民族” 培养年轻一代,中国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光明一个数量级。张伯苓颇有些前朝学人风骨;联大毕业很难,只有50%,这个我还是很意外!!
05-13
邝海炎
前面没什么看头,后面设计了西南联大诗人和采访闻一多孙子的章节还可以。本来是打三星,但为了支持这种选题,加一星鼓励。
09-06
旺仔本人
都是年轻有为的帅锅啊!
01-30
BlackBird
编写者并没有尽心尽意,只是(草草地)堆砌各种地方择来的文字,所以读起来杂草丛生。对于这段过隙般的历史,全部浸在民国年间,当下的背景里,写多少怎么写都是难堪;但是联大短暂的光辉,是知识分子极盛的峰巅,学识、胆略、民族家国的浓烈情感,在国破山河在的狼烟下非常悲壮。值得缅怀。
11-02
箜图
一本西南联大百科全书,内容很全,但是跟纪录片《西南联大》以及易社强的书《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有太多重复的内容(这个不怪杂志本身,怪我自己看相似题材看得太多了)。《知中》和《知日》系列有一个致命缺点:排版花里胡哨,内页设计也不行。所以我决定只给三颗星。anyway,作为一本了解西南联大的入门书籍还是很棒的!
02-22
Tina-夏日微笑
看了《无问西东》之后才知道有这样一所特殊又光荣的学校,正好看到有这本特辑就买了。内容很详尽,可以看出编者尽力找了各种材料,只是编写有点杂乱,既不是按时间也不是按人物,一度看的乏味,陆陆续续看了一年多才看完。
03-22
小敏吃掉小敏
合格的科普,内容亮点也有。值得点赞的是排版设计,不是一味模仿的假日系。
01-20
Lucky狮狮
一直都对联大的精神很痴迷,也一直都很好奇,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如何给后世培养了那么多各行业的人才。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这些名字放到今天,也仍然响当当,让人敬佩,让人怀念。联大纵然只有八年历史,刚毅卓绝的精神,希望得以一直流传。这本杂志对联大的介绍很全面,如果想了解一下来龙去脉,这本书足够。但如果还想再进一步的探究他的精神,还远远不够。
02-29
~Rachel~
前半本比较好看,后半本基本是教员目录和不少与前半本重复的内容。
06-09
寒马
料还是有的,但是组稿零碎,部分内容跑题严重,加上浮夸做作的版式设计,让人无法好感。p99-p146不堪直视,实属知中系目前最糟糕的“混字数”。
05-27
leafalone
大部分文章比较平庸,但偶尔出现的超纲内容就值回书价,是否编辑在做这本时也受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感召?闻一多的部分很棒,最后对当下大学、大学生所欠缺之物的评论也有深度。作为一定程度上去浪漫化的干货合集,还是值得你买回家中。
11-11
宇宙少女研究院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1-11
童
傅斯年与闻一多这两个骨头最硬的教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遗憾的是,后来的事证明,闻一多错了。也许幸好闻先生死在“黎明”前,如果看到他热血向往的未来是这番模样,又是怎样的侮辱与打击。学问更高更冷静的陈寅恪看到了,临死前哀求赏赐牛奶(在日寇侵华前的民国,他一个月薪水可以买一辆轿车!)、无比凄凉;吴宓也看到了,临死前一直呻吟着:“我是教授吴宓,给我口水喝。”;熊十力也看到了,在暴怒中绝食而死。
11-30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