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被诅咒的部分
反馈
书名
被诅咒的部分
作者
乔治·巴塔耶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305209819
出版年
2019-1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288
定价
49.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法国
哲学
西方
豆瓣评论
看不见的城市
还是要把英译本找出来补一下
03-22
朏朏
翻译不太好。有失流畅。
03-18
ADGT·Infinity
黑洞,是肯定一切的深渊,它内部同时聚集着存在和虚无,永恒地喷涌灵魂的原力。黑洞曾经是太阳,太阳耗尽自己而死,最后变成了黑洞。
12-05
Sour1900
本来应该是内容满分的书,太可惜中文版有删减。收录了两部分内容:《耗费的概念》与《被诅咒的部分》,附引言与导读。正文就是巴塔耶最著名的“耗费社会”以及“普遍经济学”理论,《耗费的概念》解释他是如何构建与定义“耗费”与“非生产性消耗”这一系列理论;《被诅咒的部分》则详细讨论在他极具开创性的“普遍经济学”这一知识结构语境中,提出关注人类社会资源生产过程中的过剩现象,引出必须被(非生产性)消耗的“被诅咒的部分”,举证有史可考的地方性夸富宴习俗、阿兹克特,伊斯兰(以及被删减的西藏)等文明在宗教活动中的耗费行为。可以说是巴塔耶最为执着与关心的研究文献,两本著作之间跨度十八年,放一起看确实直观很多。他的思路确实让人着迷,看完还想看下一本。
05-17
虾米
不太好归类的作品,因涉及人类学、经济学、神学,而整本书又是用文学语言写成的,探讨的是能量守恒之类的问题,归结的则是人类价值取向这样的奥义。照作者看法,过剩能量指的是超过维持生命体或组织必需的那部分能量,其出路(“消耗”)不外两途:前现代社会的人祭和夸富宴(“消耗型”),以及现代社会的战争与生产力再增长(“积累型”)。过剩能量经此发泄,可实现财富重新分配和系统健康循环。这些内容,书末附录的张生老师的文章梳理得非常清楚。我这里补充的是一个可能被忽略的问题,即巴塔耶如此关心“过剩能量”的去向,意欲何为?这一点,他在肯定资本主义注重生产力再增长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坚持认为,解决物质问题就足够这一观点首先是最可接受的。但解决生命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不能仅成为物,而应无限至上地存在。尽管问题的解决是满足物
01-28
南大·守望者
书名 +巴塔耶的恶趣味,还用说啥吗~
01-09
國際性恐怖份子
巴塔耶又再一次超越了他的時代!非生產性耗費就是消費主義啊!商品和百貨公司取代了教堂和工廠!消費即是信仰!問題是......人類的下一步要往哪走呢?
01-29
血源2出了吗?
巴塔耶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消耗”概念只能现代经济活动里一个手段而非一个目的。若强行修正这一点,其行为动力指向太阳,倒不失为一种浪漫的想象——尤其这样刚好又印证他“普遍历史”背后澎湃的宇宙能量。我十分同意这宇宙能量对人类活动的驱动,但小小地球上的所谓耗费在前者面前可不值一提吧。
01-29
danyboy
巴塔耶1949年写完这部雄心勃勃的经济学著作后,直到目前,国际经济的发展从来没有印证他的这一经济学框架,这足以说明,这部著作始终未能突破哲学的框架,更不必说踏入经济学那并不辉煌的领地,总之,历史证明了这本书的野心的确落空了,巴塔耶的这一普遍经济学观点与现实关系不大。当然,这种将耗费作为社会运行逻辑的观点,确实很新鲜,虽然没用,但用来考量匡算一些社会现象,倒不失为一种角度、一种计算方法,这大概是一种哲学的助益,但仍然要强调与经济无涉。因此,这本书可以给巴塔耶三星,出版社精美的装帧、译者精准的翻译和贴心的解读,为此书增益不少,再加一星。
04-24
LordAuch
有点气愤,附录大可不用,如必不可少(编辑认为)那么不应放本末,它是对正文进行笼统(片面的和武断的)概括,建议读者先读张生附录再读引言(让·皮埃尔的引言是忠实的,相对于附录而言),这样可保全正文给予读者生命式阅读的意义(当然,仅仅气愤;但我不允许附录毁掉作者给予我的阅读之美,所以我依然打五星,实际超越,因为无用的附录,我选择无视),“丰盛即美”。再读读这句话,回到本质,“当清晰具有其可能性时,这种完成与生活水平提高的缓和联系在一起,具有构建社会存在的价值。”
04-12
韧勉
作为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巴塔耶的哲学基于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指出了“耗费(消耗)”之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全书分为两部分,1935年写成的《耗费的概念》提出了关于耗费的内容定义与价值取向。后半部分《被诅咒的部分》诠释了巴塔耶基于社会生活中的“耗费”的思考,比如献祭与战争牺牲等社会性行为的诠释,从总体性去思考社会行为的内在哲理。全书设计精巧,前有法国一线学者的专家导读,指出本书在巴塔耶哲学思想,乃至是20世纪法国哲学、西方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后有国内巴塔耶研究专业学者关于本书思想的梳理解读,方便读者在读完全书之后再次梳理,答疑解惑。
02-12
科吉托先生
读到最后我甚至感受到了巴塔耶的绝望。那是一种站在人类文明的尽头却不看不到当下的痛苦。他清楚知道没有人能理解他,即使假称理解也只是言语表层。他辛苦建构的普遍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没人搭理,在古典哲学领域无人问津,连后现代主义者也觉得他太过体系违背初衷。总之这是一本有着地下室潮湿阴暗气味的书,尽管在它先锋激进的外表下。
09-02
晓林子悦
连读三本巴塔耶。《天空之蓝》像邪典小说,一个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的中年男人的性异常,其实是国际局势的暗喻;《吉尔·德·莱斯案》有点老学究(可能翻译有关),借助一个著名案例指向基督教赎罪观的拷问;《被诅咒的部分》表面上是经济学随笔,核心围绕“消耗”,但这个概念的阐析延伸至基督教与革命、美苏争霸、印第安人类学研究、伊斯兰社会军事化、资本主义与工业社会等,实际上是在深究伦理学意义上“人与世界”的关系。PS:可怜的一部著作,1949年出版第一年卖了不到50本。巴塔耶从前就格格不入,思想多元化,当时没几个人懂他,后来因为福柯超级爱他,布朗肖、罗兰·巴特、让·鲍德里亚等人也都赞美他,才在他逝后刮起旋风。
01-16
豆瓣评论